在延安市河莊坪鎮這樣的西北村鎮看到一雙因擺弄農活而粗糙的手,不算稀奇。花卉基地里定時定點精心飼養花草的總經理、研學基地里把20畝荒地打造成大自然教學園區的負責人,細看手都是粗糙的。
每一雙粗糙的手,都代表著一個求生存、謀發展的經營主體。地處黃土高原,農業發展條件不算優越、土地不夠集中,自然稟賦有限,旅游資源也難言充足。僅靠一雙手的力量,市場規模小、獲客渠道少,很難支撐企業做大做強,穩穩活下來已屬不易。
如何讓這些經營主體不犯難、少發愁?靠的是另一雙用法獨到的“手”——市場與政府之手。河莊坪以一種產業聯盟的方式,打通一二三產業,將“粗糙的手”牽起,探索出一條對欠發達地區頗具借鑒意義的鄉村振興門道:當資源稟賦不足時,聚合力量、共享資源、釋放規模效應尤為重要。
發展產業聯盟,“無形之手”是主導,“有形之手”做協調。在河莊坪,窯洞民宿、研學旅游、花卉種植、瓜果采摘、菌菇培育等11條產業鏈被納入產業聯盟,每條產業鏈均由龍頭企業任鏈長。類似的“鏈長制”以往多見于省市一級,在鄉鎮較為少見。產業鏈之間看似關聯度低,實則形成了農文旅一條龍的完整閉環,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方方面面。產業鏈內部共享技術、人才與直播渠道,直指小農戶、小企業銷售難的痛點。
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產業“牽手”,單打獨斗搞不好農文旅融合。單點疊加后,任一方發展起來,都可能帶動其他主體,相當于多了幾重抓手。對農產品銷售而言,產業聯盟將規模做大,更容易打響知名度,做強地域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議價權。對旅游民宿而言,多條產業鏈給了游客更多到此一游的理由,與同類民宿相比,無論采摘時鮮瓜果、體驗花卉療愈課程還是參與研學,都平添了吸引力。
“牽手”邁出農文旅融合的第一步。進一步看,靠第一產業活下來,更要靠第三產業火起來。產業聯盟最終要從“賣產品”拓展到“賣服務”。畢竟,傳統農產品靠天吃飯,利潤不夠穩定,可能今年價高,明年價格就跳水,不時有地方瓜果收購價跌至幾角錢一斤。要讓小農戶、小企業更加穩定地獲利,做活第三產業顯然是更好的選擇。目前,河莊坪已吸引不少前來取經的研修班,學員們住在窯洞、學在聯盟,把模式學回去,也把消費留下來,成為當地輸出服務的一種方式。
用好“一雙手”,搭起一個聯盟。這些年,“農文旅融合”的概念相當火熱,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部署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出“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但究竟該怎么融,一些地方尤其是企業吸引力相對較弱的欠發達地區,還沒能摸清頭緒。河莊坪的探索實踐,也許能為情況相似的村鎮帶去啟示和借鑒。(作者:原 洋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