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伊琍這次可真是在“嘴仗”上栽了大跟頭,真是吃了缺乏文化的虧吧。
剛在白玉蘭頒獎禮上當了“端水大師”,圓場調和男女演員,結果話說得不巧,翻車被罵“和稀泥”;沒過多久,宣傳新片又陷進“雌競論”,招來不少群嘲。
這下可麻煩了,網友們都覺得她可能要變成下一個朱丹,自個兒親手搞砸多年辛苦塑造的好形象。
白玉蘭頒獎禮,被宋佳的發言打了個樣
6月底的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馬伊琍被提名為最佳女主,可最終獎項還是被宋佳拿走了。
這個也算正常啦,畢竟每年提名十多個,總得有幾個“陪跑”的啦,但爭議就從這兒開始了。
王安宇在串場時,讓各位入圍的小伙伴說說自己的感受。
宋佳率先開口,她盯著臺下的入圍名單,眼睛閃閃發亮地說:“我剛才看了所有優秀女演員的入圍視頻,真的特別感動,每個人都很有魅力,能和她們同臺,我覺得特別幸福。”
這番話說得挺到位啊,沒有擺架子,也不做作,既夸了同行,又顯得挺真心,下面不少演員都紛紛點頭贊同。
輪到馬伊琍那一刻,現場的氛圍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要是說宋佳的發言像一杯溫暖的茶水,那她的就更像端出來一碗還沒熟透的夾生飯。
剛剛還說過“每個提名的女演員都非常出色”,緊接著又補充一句“之前提名的男演員和配角們也都挺棒的”。
這話說得挺怕遺漏什么似的,本想安安靜靜講點事,結果越說越亂套,顯得有點沒文化。
作為上海人,坐在這個會場里,看著白玉蘭再次在上海綻放,心里覺得這是我該盡的份。
剛聽著還挺實在,可細琢磨下來,感覺就像踩到雷區似的。
一開始引用宋佳的話,后頭硬是打上上海標簽,真是挺像學生寫作文湊字數的感覺。
更讓人覺得尷尬的是臺下其他演員的表情都帶點兒怪怪的,畢竟誰都不想被貼上“被端水的配角”的標簽。
按理的話,這種大型場合的臨場發言,團隊早就該備好應對方案了。
畢竟馬伊琍不是頭一次亮相紅毯、參加頒獎禮,之前也經常被夸“情商高”。可這次明顯準備不充分,兩個銜接的句子都沒想好,硬生生把原本應該感人的感謝場面變成了“硬湊的水話現場”。
雖然那會兒不少人覺得馬伊琍應變能力不咋地,但大家也就把這當作點小插曲,沒太放在心上。
誰能料到,這其實不過是開端,接下來還會有更猛的“炸彈”等著你……
把母女關系說成雌競
假如說白玉蘭的“翻車”還能用沒準備作為借口,那4月新出的《花漾少女殺人事件》宣傳可就讓人挑不出毛病了。
這部片子主要展示東亞家庭中母女之間那點兒煩心事,記者一問自然少不了談到“當媽的那些事”。
其實,馬伊琍演過不少母親的角色,在說自己又是帶女兒的媽,談起這塊兒,肯定是挺有感觸地。
沒錯,她一開口就偏離主題了:“母女關系大多就是一種既互相喜歡又互相折磨,還夾雜著點競爭的感覺。”
馬伊琍估摸著沒有啥壞心眼,但問題就出在“雌競”這個詞上面。
現在網上談“雌競”,多是指女性為了爭奪男性的關注和資源而互相折騰,比如姐妹間比拼誰嫁得更好,或者母親催促女兒穿裙子學禮儀什么的。
母女關系可不能簡單地用這些詞來描述啊,畢竟那是親密無間的紐帶,不像打架爭奪資源那么輕松。
后來馬伊琍也解釋了,她其實想表達的就是母女那種既愛又難以舍棄的復雜心情。
可能馬伊琍這話雖然有點直白,但確實道出了道理,只不過表達的方式可能不太舒服罷了。
畢竟,生活中母女間難免會遇到點小摩擦,青春期的女兒和更年期的媽媽,那簡直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樣有趣。
不過,網友們還是表示不太滿意,片方只好趕在夜里把宣傳海報換掉,把原來那個“相愛相殺”改成了一個溫暖的母女擁抱的畫面。
或許有人覺得馬伊利說錯兩句沒啥大不了的,也不用太過放在心上。
不過,馬伊琍這些年一直都背著“文化女性”這個標簽。
自從離婚以后,馬伊琍發出“且行且珍惜”的那句金句,到后來不斷談論女性的獨立以及育兒觀念,她總讓人覺得是那種“有文化、有深度”的人。
不過,這兩次發言偏偏把她最不該露出的短板擺了出來,作為公眾人物特別是文化圈的人,說話不僅得真誠,還得“有點準頭”。
要是像宋佳那樣,現場一開口就能緊扣“感動”“同頻”這些關鍵詞,既不會搶了主角的風頭,又能顯得特別有新意,不掉鏈子。
葉一茜之前還因為隨口說自己女兒“有心機”這樣的話被網友一陣噴,后來也吸取教訓了,上綜藝前都讓團隊提前把安全詞庫發到手里,免得一不小心又鬧出笑話。
馬伊琍的事呢,說白了,就是“嘴比腦子快”這回事。
她太相信自己的直覺,卻忘了真實的感覺也得講究點包裝,這不是虛偽,而是用更恰當的詞,把意思傳得更清楚。
這事兒跟前陣子朱丹遇到的情況,真是一模一樣,怪不得網友們都猜,馬伊利可能會變成下一個朱丹。
真走朱丹的后路了?
幾天前,朱丹因為說“重男輕女”的話被罵得挺慘,什么“雞腿給弟弟吃”,大女兒留級跟弟弟在一個班,現在提起來還有人翻個白眼。
仔細琢磨一下,這倆人真挺不一樣的。
朱丹覺得自己這么做沒啥錯,女兒應該得懂事。至于馬伊利,可能就是把一些概念搞錯了,說到底還是沒文化吃虧了。
不過,網友們把這兩人放一塊兒罵,也沒啥好奇怪的,因為當年朱丹可是“主持一姐”,馬伊琍那會兒算得上“獨立女性代表”嘛。
反倒是,有人說錯話被罵“沒腦子”,而另有人說錯話被批“沒分寸”,曾經的榜樣現在變成了反面教材,真是讓人唏噓。
講句實話,馬伊琍這幾年為了女兒所付出的,真的是不少了。
那會兒文章出軌的事兒鬧得沸沸揚揚,她硬是咬著牙說“且行且珍惜”,心里想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后來離了婚,她為了爭取撫養權和調整工作安排,拼盡全力就為了多陪陪孩子。
據說她為了女兒學做菜、琢磨教育方式,連朋友圈也幾乎不發工作帖,滿滿都是陪孩子的點滴,這事兒大家都看在眼里。
結語
馬伊琍這陣子出現幾次失誤,干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碰巧口誤,是真的說話總差那么點“味道”。
公眾人物塑造人設挺簡單,但要堅持下來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老是說些不靠譜的話,即使掛著“獨立女性”的標志,也難免被觀眾戳穿那層虛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