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事電子信息工作,一般會研究電路板、芯片及上面的電子元器件,還有相關配套材料的研發。
其中,最掙錢的模塊當屬半導體和芯片研發。與芯片直接掛鉤的三個專業,分別是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以及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為什么說這些專業前景特別好,甚至堪稱最好呢?生產一個芯片,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就拿芯片來說,里面有電子元器件和線路圖,生產前得先進行設計,這第一步就是電路設計。
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華為的麒麟芯片,據我查到的數據,里面大概有300 - 400億個晶體管。芯片可能就這么大,小的可能只有大拇指指甲蓋那么大,要在上面放置三四百億個東西,而且每個都特別小,還得按照一定邏輯設計電路圖,根據用途設計連接邏輯和思路,這可相當復雜,能干這個活兒的必定是高端人才。與之最直接相關的專業,就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專業,專門涉及這方面。
電路設計出來了,不能生產也不行,所以第二步是晶源制造。晶源就是圓片,像沙子里含有二氧化硅,很多礦石里有碳化硅,我們要把硅提取出來,生成純正的硅錠,再切成大概300毫米的圓片,這就是晶圓。之所以叫晶源制造,是因為芯片要在晶圓上鋪設電路。
如果我沒記錯,一個晶圓上大概能鋪230 - 240個大號芯片,也就是在一個圓片上要打造230 - 240個晶片。通過光刻機,上面有光源和刻著電路圖的模板,光源照射模板,通過放大或縮小圖片,將電路圖打到晶圓上,這樣晶圓上就有了一層電路,一直復制到230個,這只是晶源制造的八十一分之一。
因為晶圓上鋪設的每一層都是納米級別的,一米分成一億份才是一納米。一個芯片通常要鋪設81 - 83層,鋪完一層,換個模板再鋪一層,想想這個工作量,就知道這事兒難度很大。所以,學習這個專業的孩子,面對的是技術含量極高的專業方向。
電路設計和晶源制造這兩個步驟,雖只占芯片生產的一半,但卻分走了芯片制造產業利潤的80% - 90%。后面第三步是電子封裝,比如國內華中科技大學的電子封裝專業在全國排名第一,第四步是電子測試。
單純從掙錢角度看,前兩個步驟相關的工作和研發崗位,掙錢多且前景好。芯片在各種設備中都不可或缺,未來50年甚至100年都肯定需要,所以這個方向無論是前景還是上限都非常高。
大家要記住我剛才提到的三個專業:
第一個是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第二個是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第三個是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我認為這三個專業類最有前景,它們在前兩個步驟中都能發揮作用,不是說學了集成電路就只能設計電路,學微電子就只能搞電子元器件開發,大家可以把它們當成一個專業類別來報考,但要求比較高。
專業好不好和能不能報是兩碼事。我們剛聊了專業好,那能不能報呢?直接說結論,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我一般建議最低分在610 - 620分以上,最好是雙一流以上的學校。像28所國家示范微電子學院,最低分都在600分。
另外,數學和物理要非常強,數學建議120 - 130分以上,物理最低80分以上,且電學方向不能差。而且走這個方向,不要本科就就業,本科畢業基本只能去一線做銷售。要是想從事研發、設計和生產工作,基本上得研究生起步,博士更好。所以我認為這個方向是目前電子信息領域里最有前途、最掙錢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