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中華土地中隱藏著數量巨大、分布廣泛、類型多樣的各類遺址。多種多樣的考古遺址,是人類數千萬年來文明迭代的見證者,它們以別樣的方式向我們生動的呈現著時代更替的時空記憶,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內涵與背景。
正是這得天獨厚的條件才為我國進行遺址博物館建設實踐與理論研究提供大量的機會與極大的便利。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城市化的加速進程,文化遺產這一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問題受到了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高度重視。
那么,什么是遺址博物館呢?遺址博物館和其他博物館有什么區別呢?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遺址。遺址是指“人類和自然界遺留下來的非移動性文化載體”,是相關歷史人文事件發生延續的時間區間中所有物質文化的遺存。根據遺存性質,遺址可分為歷史人文遺存或考古遺存。歷史人文遺存是留存下來的且有明確記錄的遺存,如古代構筑物、聚落等。考古遺存是遺址經考古發掘后的狀態,既呈現古代遺存狀態,又呈現考古方法處置的狀態。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效果圖
遺址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對待文化遺產必須給予嚴格的保護,借此才得以實現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我國遺址保護現狀與國情影響,同時也受到國際保護理念中強調其完整性、真實性、可識別性、最小干預性的影響,在黨和國家以及各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倡導下,擁有遺址保護和展示功能的遺址博物館建筑的建設得到了快速蓬勃發展,遺址博物館逐漸成為參與遺址保護和利用、展現城市歷史文脈、傳播社會歷史文化遺產信息的主要建筑類型。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遺址展廳效果圖
為應對我國復雜多樣的遺址類型,需要一套完整系統的遺址保護與展示的方法。遺址博物館作為我國遺址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形式,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比較充足的實踐探索。
那么,建立遺址博物館有什么好處呢?
通過設立遺址博物館建筑能夠有效地減少已發掘遺址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損壞,為考古人員提供一個優良舒適的研究環境,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公共空間
同時,遺址設立博物館,可以利用博物館的專業能力對遺址進行研究、保護、展示,并通過教育活動讓公眾了解遺址的歷史內涵和科學價值,認識歷史發展方向,增進文化認同,能夠更好地傳播遺址文化信息與延續城市文脈,進而帶動地方產業,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以及文化價值。
遺址博物館和普通博物館有什么區別呢?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展廳效果圖
首先是藏品,遺址博物館的藏品反映遺址相關歷史人文事件,或反映特定歷史人文事件的學術研究成果。然后是遺址博物館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對遺址內涵的揭示與闡釋,整合遺址中發現的片段信息,使相關歷史人文事件更加真實生動。最后是,遺址博物館展示的特色是“發現”,即遺址內涵的新發現及相關學術研究的新成果,以激勵觀眾對遺址深厚內容的探究興趣。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文化長廊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留存大量古代歷史人文遺址,成為歷代文人騷客懷古詠懷的對象。20世紀以來考古學的豐碩成果,使歷史人文遺址成為公眾學習歷史知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1958年,陜西西安半坡博物館建成開放,成為世界上首座在考古遺址上建立的博物館;1979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恢宏的秦俑軍陣成為觀眾的觀賞對象……
看到這里,相信各位小伙伴對遺址博物館都有了初步了解。下一篇,我們就一起去找個遺址博物館給大家做個實例分析~敬請期待~
(圖文來源于“文博在線平臺”,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