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長按復制 836712157 打開支付寶搜索領取.100%成功!
據港媒,TVB演員吳博君離世,享年69歲。
7月15日他的家屬透過由吳博君發起籌款的“有艇搭慈善基金會”公布,吳博君已于7月2日離世,喪禮于14日完成。
吳博君于70年代加入TVB,參演過《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刑事偵緝檔案》等不少經典劇集。 因擅長飾演一些市井角色,形象深入民心,有“綠葉王”的稱譽。
1997年,他離開TVB,曾轉行做酒樓清潔工、面包師傅等。
吳博君在2018年證實患上“漸凍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
自從2018年患上漸凍癥的吳博君,自感身體日漸轉差,進食及大小便均在床上,每天要翻身多次,精神狀態負擔吃重,惟仍抱樂觀,積極面對逆境,圈中不少藝人都曾相助。
什么是漸凍癥
漸凍癥(學名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又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運動神經元病,被稱為“世界五大絕癥之首”。
這是一種無法逆轉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后身體會逐漸喪失力量和控制能力,無法說話、吞咽、呼吸,最后無法活動,好像被冰凍住一樣,因此被叫做漸凍癥。罹患漸凍癥的患者又被稱為“漸凍人”。其救治困境包括病因不明、靶點不清、快速發展不可逆、藥效微弱、嚴重依賴護理等等。
漸凍癥為什么難攻克?
至今病因不明,治愈率為0
目前,全國有近10萬名漸凍癥患者,但尚未有良好的治療方法,它的病理機制仍不明朗,這也成為漸凍癥藥物研發的第一道坎。
患者發病后肌肉萎縮無法逆轉,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會漸漸變成一根“熔化的蠟燭”:無法說話、無法吞咽、呼吸需要機器維持……最終癱瘓,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資料顯示,在人類歷史上被發現200年間,全球有1000萬人死于漸凍癥,至今病因不明,治愈率為0,也沒有特效藥。
世界范圍內,運動神經元病的患病率約為0.8~8.5/10萬,屬于少見病。但在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中,“漸凍癥”的發病率僅次于老年性癡呆和帕金森,排在第3位。我國目前缺乏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
“漸凍癥”發病高峰在40歲~50歲,男性發病占優勢,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高。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為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病因不明。
出現這些癥狀需警惕“漸凍癥”
及時就醫!
漸凍癥的早期癥狀很難以察覺,最早期的典型癥狀通常是肌肉明顯的無力或者萎縮。其他比較明顯的癥狀包括吞咽困難、痙攣或牽涉的肌肉僵硬。肌無力會影響四肢;可能還會出現說話含糊和帶鼻音的現象。
出現這些癥狀警惕需警惕“漸凍癥”,及時就醫!
? 手臂起病型
會突然感覺大拇指力量減弱,如擰不開飲料瓶的蓋子,端不起筆記本電腦或者水杯,擰不動家門的鑰匙甚至用筷子夾不起較重的菜……
? 腿起病型
患者會出現走路或跑步時跌倒或絆倒,走路時明顯拖腿而行。曾有病患這樣描述他最初感覺不對勁的表現:他說自己坐下來時間長一點就會抽筋,晚上睡覺也會抽筋,然后抽筋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有一次他晚餐后從座位上起來收拾東西,突然間腿一軟,整個人就跌倒了。
? 延髓起病型
另外約25%的患者罹患的是“延髓起病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也就是以說話障礙或吞咽困難為首要表現。說話開始變得含糊、帶有鼻音或失語。其他癥狀包括吞咽困難和舌頭喪失靈活性。
? 呼吸起病型
很少一部分患者屬于“呼吸起病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即支持呼吸的肋間肌最先受到影響。也很少一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出現額葉癡呆癥,并最終發展為其他更典型的癥狀。
漸凍癥早期的診斷依賴于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來判斷,需要有專科醫師進行全面合理的診治。
出現癥狀需提高警惕,做到早期識別這種疾病以及對疾病的轉歸要有一定的認識,以便于發現問題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獲取最新城市動態
平時遇見的各種
新鮮事兒、突發事兒、煩惱事兒
也歡迎大家第一時間告訴我們~
“天津族”整理自FM93交通之聲、潮新聞、江南都市報、@中國藍新聞、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