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娃哈哈長女宗馥莉與同父異母弟弟妹妹對簿公堂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宗慶后的身后名,被他的這些子女們撕得粉碎。
很多人都在痛罵小三、私生子,支持長公主。
但,事實上,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嫡長女和庶子女的戰爭。
它的背后是一場長達30年的商戰劇。
被撕碎的人設
宗慶后在大眾眼里的形象,一直是教科書模范:
腳穿布鞋、年消費不超5萬元的平民企業家;
與原配施幼珍“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癡情男人;
只有獨女,沒有“無后為大”封建思想的好爸爸;
他的光輝人設,深入人心。
甚至去世后,很多人都還堅持“喝水只喝娃哈哈”。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三名非婚生子女的一紙訴訟,將他精心打造的人設毀了個徹徹底底。
近日,娃哈哈掌門人宗馥莉在香港被起訴,起訴人為三個美籍華人,署名為宗繼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繼盛(Jerry Zong)。
他們聲稱是宗慶后的親生子女,起訴主要有兩個目的:
①凍結香港匯豐銀行賬戶里的18億美元資產;
②稱宗馥莉將110萬美元轉出賬戶,要求支付其轉移的資產利息,并賠償轉移造成的損失。
同時,三人還在杭州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繼承娃哈哈集團29.4%的股權。
這個大瓜,驚呆了所有人:原來這個癡情人,外面居然有多個娃!一夫多妻!
吃驚嗎?確實吃驚!
很多人甚至發誓:如果長公主不贏,以后再不買娃哈哈產品。
但是回過頭想想,這世上哪來的完美男人。
即便是普通人有了功名利祿,也難保不會行差踏錯,畢竟有句話叫“飽暖思淫欲”。
這不是為他開脫,而是人性如此。
而且,男人對血脈傳承的追求是刻在了基因里的,尤其是成功男人,古今都是。
所以,對這些神壇上的人“祛魅”,真得很有必要。
再者,梳理一下娃哈哈的發展線,你可以看出這并不像單純的情愛糾葛,更像是合作崩塌后引發的一場商業博弈。
豪門奪產里,誰都不是傻白甜
咱們來梳理一下:
1980年,原配施幼貞與宗慶后結婚。
1982年,宗馥莉在浙江杭州出生。
1987年,宗慶后創辦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這是娃哈哈的前身。
1989年,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變更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
1991年,杜建英加入娃哈哈。
所有的糾葛,從杜建英加入的這一刻開始。
杜建英是誰?
浙江大學的高材生,在那個高中都能當老師的年代,這個學歷含金量可想而知。
那個時候,娃哈哈還只是一個處于上升期的小廠。
而她因為自身優秀,很快一躍成為娃哈哈的核心人物、二把手。
可以說,娃哈哈從一個小廠變成如今的知名民族企業,有她一部分的功勞。
那么,一個公司,要如何留下一個女性核心人物,且讓她持續忠誠呢?
有個網友說得好:生育捆綁。
比如在古代,有些男人會以納妾的方式,收下一個有能力的女人,讓她生兒育女,為家里的產業盡心竭力。
原配施幼貞知道這件事嗎?
從一些細節看,她可能早就知道丈夫有外遇和私生子的事,極有可能這兩人還在她面前過了明路:
1996年,杜建英以“監護人”身份陪14歲的宗馥莉赴美留學,在洛杉磯誕下長子宗繼昌;
2003年的一次采訪中,施幼貞說宗慶后"已經不是我們家里的某一個成員,而是屬于娃哈哈",聽起來意味深長。
換成普通女人,遇到這事早離婚了。
但作為大佬的女人,她是不會輕易讓財富旁落,讓他人摘果的。
施幼珍的每一次公開亮相,都是精妙的情感博弈:
為了鞏固自己大房的位置與女兒地位,她公開說"不管他以后變成什么樣,我都心疼他,同情他"。
聰明的女人拿捏男人,當時宗慶后感動得流淚。
這番看似體諒的剖白,實則將丈夫牢牢釘在“為事業犧牲家庭”的道德高臺上。
當杜建英在美國生子時,施幼珍在國內配合塑造“一妻一女”的家族童話。
她深知,宗慶后非常重視公眾形象,只有將宗慶后的人設穩住,她的女兒才能成為娃哈哈唯一的繼承人。
這位鮮少露面的原配,用三十年的隱忍織成一張無形巨網。
直到宗慶后去世,杜建英子女的出生證明與DNA鑒定申請才撕開網口。
但此時,宗馥莉的權杖早已在母親鋪就的路上扎根。
而二房杜建英,她的野心從不局限于名分上。
這位高材生深諳資本法則:
1998年,她生了第二個孩子宗婕莉。網傳她有三子,而多子有權,讓她二當家的位置堅不可摧;
2010年,她創立上海三捷投資,控股天元寵物、中新科技等上市公司,將商業觸角伸向娃哈哈主業外的藍海;
通過沈陽娃哈哈榮泰食品等18家關聯公司,在娃哈哈供應鏈中埋下權力的暗樁;
2022年,其子女宗繼昌、宗婕莉悄然進入多家子公司董事會。
如果不是宗馥莉掌權后的雷霆反擊,杜建英或許會通過這樣緩慢的部署,一步步蠶食整個娃哈哈集團。
2024年,宗慶后去世。宗馥莉剛接手娃哈哈,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插手父親私生子女的信托基金。
面對部分股東對于決策的反抗,她采取以退為進的方式,一封《致娃哈哈集團全體員工的函》的辭職信,讓她占據輿論高地。
娃哈哈董事經過決議后,只能邀請她繼續擔任總經理,因為她才是維持娃哈哈穩定的關鍵核心。
2025年初,18家“榮泰系”工廠被關停,她將渠道資源向自己建立的“宏勝系”全面傾斜。
她想盡辦法“去娃哈哈化”,打造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
這,也是這場大瓜的導火索!
宗馥莉難道不知道插手后,會出現什么后果嗎?
她當然知道,但,屬于自己的,別想跑掉。商業世界只敬畏實力,從不同情眼淚!
針對這起遺產糾紛,目前杭州已成立專班來處理此事。
這個事最后怎么判,不僅決定了娃哈哈未來的走向,更決定了不少有風流債的家庭,在未來可能會遭遇的一些財產難題。
施幼珍的隱忍、杜建英的野心、宗馥莉的鐵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無不在說明一件事:不管是在商業還是人生的戰場上,靠自己,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尤其是杜建英。
憑借她的個人能力,完全可以自立門戶,成為另一個“董明珠”。
但她卻走了最差的一步棋,選擇立于已婚男人背后,成為一個屈居人下的“萬年老二”,讓自己的兒女如今被架在恥辱臺上。
為什么這么優秀的女人,要選擇依附一個已婚男來實現自我價值呢?
我認為無外乎這幾個原因:
①慕強與安全感
慕強,是人的本性。
她渴望有一個強大的依靠。
相比于青澀的同齡人,40多歲的成功已婚男人更令人心動。
既擁有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還能提供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安全感。
而且,還能給予成熟睿智的建議,在她迷茫的時候指引方向。
這些都是同齡男生做不到的。
在杜建英眼里,宗慶后是她目前能碰到的最優秀的男人。
②權衡利弊下的結果
杜建英是1988年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工程系畢業生,屬于90年代稀缺的高學歷人才。
她放棄了國企鐵飯碗加入娃哈哈,并在娃哈哈展現了卓越的管理能力:主導危機公關(如1992年“南京事件”)、建立企業現代制度、開拓海外市場......
逐漸成為宗慶后最信任的“內外分工”搭檔。
但,90年代民營企業生態還處于父權商業體系,女性創業者面臨著重重阻礙,只有依附企業平臺發展自身,才是最務實的選擇。
當時的娃哈哈正處于快速擴張期,宗慶后給予了她極高權限(如代簽重大文件、掌管進出口業務)。
在這里她可以實現個人價值,遠超當時多數職業女性的發展空間。
她既是小三,也是宗慶后的合伙人。
但所有命運的禮物,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無論杜建英和宗慶后當時是因為什么原因走到一起,命運的回旋鏢總會來到。
他們的這場商戰無關情愛,都是算計。
不管誰勝誰負,娃哈哈真正的權力依舊握在去世的宗慶后手上。
還記的義烏有個老板娘曾說過:“女人手上的繭,比男人口袋的印更值錢。”
靠男人,不如靠自己。
只有自己親手打下的基業,才能讓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感謝你讀到最后。
對于“宗慶后私生子與長姐爭產一事”,你怎么看?評論區討論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