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淌千年的血脈根魂。它不僅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是面向未來的文化基因庫。當歷史叩響新時代的大門,我們既需以虔敬之心守護技藝原真性,更要以創新之志激活其當代生命力——“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此成為非遺傳承的時代命題。
而今,一群躬身實踐的傳承者正將命題化為行動:他們以雙手為舟楫,載著古老技藝穿越時代洪流;以創新為星火,點燃非遺基因的當代覺醒。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傳統與未來的握手,更見證著文明根脈如何在當下綻放新枝。
吳剛,男,獨山縣作家協會會員。籍貫貴州省遵義縣(今播州區)人。祖父吳發釗參加過“中國遠征軍”,曾到緬甸抗擊日軍;父親吳國洪參加過“抗美援朝”志愿軍,到過朝鮮戰場。母親郭芳群是獨山縣下司鎮星朗村人,屬于當地的少數民族(布依族)。吳剛出生于黔桂鐵路邊區獨山縣峰洞采石場,1983年9月,他15歲頂替父親職務參加工作,成為貴陽鐵路分局峰洞采石場的員工。兩年后,峰洞采石場劃歸都勻工務段管轄。1993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調出采石場,先后在籌洞、峰洞等工區擔任路基工、線路工、巡道工。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他被單位推薦進修學習,順利完成了“鐵路中專”的學業,獲得“貴州省高級技工學校”頒發的中專畢業證書。2008年9月22日,都勻工務段撤銷,劃歸貴陽工務段,吳剛成為貴陽工務段的員工。
在業余工作之外,吳剛愛好史學,喜歡編寫一些歷史小說,被一些人稱為“民間土史學者”。2008年12月他被邀請參加獨山縣第三次文代會,并加入新成立的“獨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為獨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之一。他的作品有中篇歷史小說《京官謫勻》、《高炮505團》及長篇歷史故事書《永歷帝傳奇》、《名城遵義剿匪故事》、《中國遠征軍“散兵游勇”》等,由于他的作品多數屬于民間流傳自印書,因此,他被一些人稱為“獨山縣民間土史學者”。
2017年10月他編寫的《高炮505團》一書,被“貴陽晚報”記者采訪拍照,出了一期《父親與高炮505團》的文史文章。2024年,他由“獨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轉入“獨山縣作家協會”。個人作品入選《新時代實干者風采》一書,2024年10月他的作品《永歷帝傳奇》、《洪化太子吳天佑傳》、《中國遠征軍“散兵游勇”》被云南省圖書館收藏,并發給收藏證書。短篇散文《我的母親郭芳群》入選《和平之光·50位文化踐行者/2025精品臺歷》一書。榮獲:《2024文學藝術年度新聞人物》等榮譽證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