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網報道,特朗普近期對華態度出現明顯軟化跡象,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能源與創新峰會上,一面強調美國處于"真正的黃金時代"、AI領域領先,一面又說"不會讓中國得逞",但緊接著補了句"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斗爭"。這和今年2月他突然宣布對華加征20%關稅時的強硬截然不同——當時他甚至放話要把關稅提到更高,如今語氣里多了幾分"商量"的意味。
更關鍵的是行動。美國財長貝森特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明確表示,原定8月12日到期的中美關稅休戰截止日"有靈活性",市場不用太擔心。他還透露,美方希望盡快和中方會面,時間可能定在8月初,地點考慮第三國。結合此前日內瓦、倫敦兩輪會談釋放的積極信號,第三輪談判似乎已進入倒計時。
特朗普(資料圖)
但最讓外界意外的,是特朗普在芯片領域的讓步。英偉達CEO黃仁勛宣布,美國已批準其H20芯片對華銷售。要知道,幾個月前美國高級官員還堅稱"此事不在討論范圍",甚至將其列為"對華強硬的證據"。現在態度反轉,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糾結:此前打壓中國芯片企業,結果中國技術反而加速突破,這讓美方意識到單純封鎖行不通。
不過,美國政府內部并不統一。部分官員私下反對放松管制,覺得這會助推中國AI發展;另一派則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為代表,認為允許英偉達在華競爭對"贏得AI競賽"很重要——黃仁勛的觀點正逐漸影響決策層。這種分歧在關稅政策上更明顯:特朗普一邊對盟友加征關稅,威脅對制藥、半導體等行業動手,一邊又讓貝森特安撫市場,擔心8月12日后高關稅沖擊美國經濟。
特朗普(資料圖)
中方態度始終穩定。對于特朗普的"積極表態",中方沒急著回應談判時間,而是保持觀察。畢竟過去幾年,美方有過不少"變臉"操作:5月剛對芯片設計軟件加出口管制,7月初又悄悄解除。這種反復讓中方更注重實際成果——比如落實之前達成的采購協議,或者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但前提是美方必須拿出誠意。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的"軟化"能走多遠?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內部有鷹派擔心"國家安全讓步失控",尤其是如果中方提出具體采購要求,特朗普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另一方面,美國企業界也在觀望:他們希望關稅休戰延長,但又怕政策突然轉向,影響在華業務。
特朗普現在想靠"友好競爭"談成協議,本質還是為緩解國內經濟壓力,需要企業訂單穩定。但中方清楚,真正的合作需要平等互利,不是"我讓一步你讓半步"的套路。
英偉達H20芯片獲批是個信號,但不是終點。如果美方真想談出成果,就得放棄"紅線可談判"的幻想,在技術封鎖、關稅壁壘這些核心問題上拿出實際行動。畢竟,中國這些年從技術追趕到部分領跑的經歷證明:靠施壓換不來讓步,平等對話才能解決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我們始終認為,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美關系中存在一些競爭因素,但不能以競爭定義、讓競爭主導整個中美關系。中方不回避競爭,也不懼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良性、健康的,而非零和博弈、贏者通吃,更不是無底線打壓對方、惡意對抗。
特朗普的態度轉變,本質是美國在現實壓力下的妥協。但中方不會因為對方"語氣軟"就降低標準。接下來的第三輪談判怎么談、能談出什么,還要看美方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用實際行動證明"友好競爭"不是口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