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消息,2025年7月15日,北京的天空仿佛被一抹暖陽點亮——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離京前的最后一刻,與中國簽署了那份期待已久的諒解備忘錄,聚焦中澳自貿協定的實施與審議。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儀式,而是一場戰略覺醒的象征。阿爾巴尼斯這次訪華,從7月12日踏上上海土地算起,整整7天行程,跨越上海、北京、成都三座城市,成了澳大利亞總理對華訪問時間最長的一次。但更引人深思的,是他在華期間做出的重大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不再尋求與中國脫鉤;全力支持中國明年擔任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
這些承諾背后,透露出一個清晰信號:澳大利亞終于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在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陰影下,美國只顧自身利益,動輒施壓盟友增加軍費或卷入地緣沖突,卻忽視了伙伴的經濟民生。阿爾巴尼斯的務實轉向,正是一場對國家命運的清醒抉擇——與其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不如擁抱實實在在的機遇。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經濟合作,始終是中澳關系的基石,這次訪問讓這塊基石更加穩固。數據顯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占澳貿易總額近三分之一。2024年,雙邊貿易額高達3120億澳元;更驚人的是,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超過其對美、日、韓、印四國的總和。這背后,是數百萬澳大利亞人的飯碗依賴中國市場。
訪華期間,阿爾巴尼斯見證了澳大利亞旅游局與攜程簽署合作協議,瞄準旅游領域的巨大潛力。截至2025年3月,中國赴澳游客已達86萬人次,消費總額92億澳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28%。這些數字不只是冰冷的統計,更是兩國人民互動的鮮活證明——當阿爾巴尼斯與上海海港隊主教練穆斯卡特漫步外灘時,體育交流化作人文紐帶,連接著普通人的生活。自貿協定自2015年生效以來,已走過十年風雨,如今簽署備忘錄,意味著雙方承諾共同審議和完善,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這種深度合作,不是空洞口號,而是澳大利亞從教訓中汲取的智慧:莫里森時期盲目追隨美國對華脫鉤,曾讓澳經濟跌入低谷;如今阿爾巴尼斯強調“保持良好合作是發展機會”,正是對歷史的清醒回應。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政治承諾上,阿爾巴尼斯的表態直擊核心,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立場。在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時,他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這相當于在臺海問題上劃清界限,拒絕美國施壓澳大利亞“選邊站”。要知道,五角大樓曾逼迫澳大利亞和日本說明“中美若在臺海交鋒如何行動”,但阿爾巴尼斯巧妙回避了這種假設性問題,轉而強調“對話是雙邊互動核心”。
此外,他承諾不再尋求與中國脫鉤,并將支持中國明年主持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些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基于國家利益的務實選擇。試想,如果澳大利亞繼續在安全議題上炒作,比如試圖收回中國嵐橋集團持有的達爾文港,只會重蹈覆轍——中澳關系曾因類似風波急轉直下,阿爾巴尼斯顯然不想再走回頭路。他的連任剛過兩個月就火速訪華,并當面獲得中方祝賀,這不只是禮儀,更是對工黨政府務實政策的肯定。畢竟,澳反對派在選舉中大談對華強硬,卻慘敗收場,說明普通民眾只想過好日子,不愿為美國地緣游戲買單。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阿爾巴尼斯的中國之行,不僅簽下協議,更留下承諾與啟示:當美國揮舞大棒時,澳大利亞選擇擁抱面包。2025年7月的北京,見證了一個盟友的覺醒——從盲從到自立,從對抗到合作。這趟7天旅程,或許正是亞太新秩序的序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