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治理浪潮下
今年汛期
崇州市創新運用無人機技術
構建“空天地”立體防控體系
建立“人防+技防+物防”協同工作模式
將科技創新融入防汛、防溺水工作全鏈條
著力打造智能化“安全網”
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空巡助力 第一時間發現河道險情
“前面河堤被沖毀,不要靠近,請馬上離開危險區域。”7月9日上午,崇州市廖家鎮金馬河邊,一架無人機正在開展巡查作業。當看到有群眾走近河堤沖毀路段時,無人機立即上前喊話,勸離群眾。
進入汛期以來,廖家鎮工作人員劉天杰每天帶著無人機在鎮內河道開展巡查,發現問題和隱患及時處置。“前幾天的連續雨情導致這一段河堤被沖毀,無人機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險情。”劉天杰介紹說,今年以來,無人機成為他和同事們防汛和防溺水工作的“利器”,無人機能精準、高效偵查到人難以到達區域的信息,有效彌補了人工巡查的不足。
“無人機一旦發現險情,工作人員可快速研判并提出防御方案,及時處置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廖家鎮黨委委員馮治巍介紹說,在人力難至和危險較大的區域,該鎮工作人員采用無人機常態化巡航,構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重屏障。今年以來,無人機還廣泛應用于耕地保護、秸稈禁燒等應用場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跨界”創新 植保無人機閑季不閑
“各位朋友聽到起,湖水很深要注意,釣魚戲水請遠離,安全第一要牢記!”同樣的場景也在道明鎮白塔湖上演,7月9日下午,一架無人機在白塔湖湖面上空盤旋,通過搭載的喊話喇叭勸離湖邊釣魚和戲水的群眾。這臺無人機,可不是一般的小型無人機。
“這是一臺農用的植保無人機,與平時用的小型無人機相比,它的陣仗更大,效果更好,湖邊的群眾老遠就能看見和聽見它的‘大動作’。”無人機操控員歐陽勇介紹說,這是合作社農用的植保無人機,平時用于農業生產領域,進行農作物的施肥和噴藥。“目前正是農閑時間,因為機器擱置太久不用,就會影響后續的精密性,所以我們就決定拿出來試試,用于防溺水宣傳,沒想到效果太好了。”
道明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程元強介紹,相比傳統的人工巡查,無人機具有視野廣、效率高、反應快等優勢,一臺無人機可在20分鐘內完成對白塔湖重點水域的全覆蓋巡查。
“此次農用無人機實現‘跨界融合’,既豐富了農用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讓我們的工作更高質高效。”程元強說,他們計劃在湖邊安裝基站,讓大型無人機參與防汛、防溺水工作成為常態。
科技賦能 應用更精準更高效
無人機有何優勢?
以往:防汛巡查主要依賴人工徒步方式。效率較低,對于地形復雜、人員難以抵達的區域,存在巡查盲點和安全隱患。
如今:啟用無人機巡查。機動性強、巡查范圍廣、圖像實時回傳、可快速對全市的河道、堤壩、水庫等重點防汛區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高空巡查。
無人機如何工作?
操控升空:操控人員通過遙控器,讓無人機迅速升空,按預設路線飛行。
精準捕捉: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儀,能清晰捕捉水位變化、堤壩是否損毀、周邊有無異常情況。
實時傳輸:將影像資料實時傳輸至地面的監控終端。
科學決策:防汛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根據回傳圖像,及時準確掌握汛情動態,做出科學決策。
快速響應:一旦發現險情,能夠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處置,有效縮短應急響應時間。
進入夏季,我市在防溺水重點點位每日利用無人機巡河兩到三次,通過大喇叭喊話的方式勸導市民遠離危險水域,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崇州市不斷完善“地面巡+水上巡+空中巡”的“陸水空”巡河體系。無人機除了用于開展防溺水宣傳、勸導等工作,還用于全市主要河道、水庫的防汛巡查、河道環境衛生監管和污水排放監管,同時防止亂挖亂采、亂占亂建等違法行為,不斷強化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這一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河湖治理水平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是“低空+應用場景”在崇州的創新實踐。
打造“天空之城” 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近年來,崇州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憑借空域優勢解鎖了低空觀光、高空跳傘等多元化的低空旅游新場景。無人機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農業、公安、測繪、交通等多個領域都有涉及:助力田間管理、 防治地質災害,開展地災隱患排查、巡查山林守護森林安全……
“目前,我們正堅持按照聚焦‘制造端’建設低空制造體系、聚焦‘場景端’打造應用示范場景、聚焦‘生態端’健全低空產業生態打造‘天空之城’。”崇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崇州大力培育低空新業態,圍繞城市側、鄉村側打造“低空+文體”“低空+交通”“低空+農業”“低空+物流”4類低空應用場景。“力爭到2027年,使崇州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邁進全國第一方陣,建設成為應用場景豐富、制造體系完備、服務機制健全、產業生態完善的天空之城,為建設現代化崇州提供重要支撐。”
記者手記
2025/07
站在河邊,頭頂盤旋的無人機發出持續的嗡鳴。這聲音,不再是田野施肥的伴奏,也不再是高空觀光的序曲,而是汛期里一聲聲清晰的“生命哨音”。
采訪中,最打動我們的不是技術本身的炫酷,而是那份“跨界”的巧思與落地生根的溫度。誰能想到,一臺閑置的農用植保機,加個大喇叭,就成了防溺水的高效“空中勸導員”?這不僅僅是設備復用,更是基層工作者在有限條件下,用智慧將科技潛能轉化為守護力量的生動實踐。
從喊話勸導到險情偵查,從農用機“跨界”到構建“空天地”體系,崇州的探索讓我們看到:科技創新賦能社會治理,其核心價值在于?服務于人、守護生命?。那槳翼之下,承載的不僅是飛行器,更是基層治理者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務實踐行。
崇州融媒深度報道組
編輯|余霞 陳雨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