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閑來養魚一老酒,iucnredlist,gbif。
餓出“龍形”的泥鰍
我寫過不少關于泥鰍的文章,有點尷尬的是這些文章基本上題材都差不多,無非是“誰誰誰把泥鰍養得很好,然后網友直呼要泥鰍要化龍了”!或者是“看起來具有很特別的泥鰍其實是普通的臺灣泥鰍品種!”
今天還是要寫泥鰍,但是題材總算有些不同了,雖然還是要往“龍”身上扯。
以往的泥鰍都是養得好,養出了所謂的“龍形”,而2025年6月30日,博主“@閑來養魚一老酒”發布的這條視頻中的泥鰍卻是活活被餓出了“龍形”的,而且要我說,這條泥鰍的外形是這么多年我看的最像龍的一條。
視頻文案寫道:“遺忘在陽臺一年的鰍堅強,趕緊給它換環境了。一周了,可算出來覓食了。”
好家伙!遺忘在陽臺一年都沒死掉嗎?你看這條泥鰍是真的瘦得皮包骨了,整個魚身都干癟了,一點多余的肉都沒有,薄得像是幾根竹簽撐起來的,根本就是紙片的級別了。而魚頭因為有骨骼撐著,再瘦也沒法變小太多,于是就顯得魚頭非常之大。
聽描述有點像是蝌蚪,但你親眼看到后會發現這樣骨瘦嶙峋的體態,加上瘦得有點像馬頭的魚頭和上面的幾根觸須,以及修長的魚體,我算是知道為什么古人要叫泥鰍是“臥龍”了。我當然知道現在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龍的存在,但是這條泥鰍的形態真的太接近我們所知的傳說龍的形態了。
很多網友也是這么想的。有個網友直截了當地表示:“我以為你養了條龍!”也有網友表示終于理解為什么孫悟空調侃龍王的時候,要管龍王叫“老泥鰍”了。還有網友以這條泥鰍的角度開玩笑,表示過幾天自己化龍后,要來報復把自己忘在陽臺一年的博主。
玩笑歸玩笑,泥鰍被困在陽臺的封閉水體一年依然存活的可能性真的有嗎?博主是否夸張了?
生命力這么頑強?
聽起非常離譜,但如果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確實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因為泥鰍本就是擁有極端頑強生命力的一個物種。
不確定這只泥鰍這一年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但顯然是有可掩蓋泥鰍的水體高度環境。如果是普通的魚,沒有造氧器械或者沒有搞成生態缸的話,水體中氧氣耗盡后,普通的魚就得完蛋!但是泥鰍不一樣,泥鰍的呼吸方式很不常規,它們既能像普通魚一樣用鰓呼吸,也能只接用皮膚呼吸,它們的皮膚上布滿微血管,可輔助氣體交換。
泥鰍還可以通過腸道去呼吸,它們的腸壁極薄且密布血管,能直接吞咽空氣,在腸道內完成氧氣吸收并排出廢氣。這種方式對氧氣的消耗極低,可耐受溶解氧濃度可低至0.16毫克/升的環境,作為參考,鯽魚的可耐受溶解氧濃度為0.58–0.99毫克/升。
要是水里完全沒氧氣了,泥鰍還能直接浮出水面呼吸空氣。
我侄子就養了一只泥鰍,他養的方式非常粗糙,就是直接放魚缸里,沒有任何其他設備。這泥鰍他已經養了一年了,雖然是會喂食物啦,但也說明泥鰍是真的耐造。
泥鰍有個“低功耗生存模式”,它們能在極端缺乏食物的情況下主動大幅降低新陳代謝速率,優先消耗脂肪與肌肉組織,同時保護腦部及關鍵內臟。就可能像圖解視頻里的那條一樣,身體瘦成了紙片。
不過完全沒食物活一年還是太極端了,我認為可能偶爾有飛蟲會落到水面,或者是有蚊子在水中產卵,讓這條泥鰍多少還是能吃點的。就算沒有昆蟲,泥鰍也很不挑食,腐殖質、微生物、有機碎屑啥的,能入嘴有點營養就很好了。
另外,泥鰍還能適應0–41℃的超大范圍水溫,低于6℃或高于34℃時鉆入泥中休眠,僅需微量水分濕潤皮膚即可存活。
所以我覺得博主說的情況雖然很極端,但還真的是有可能發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