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美國向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其明確“若臺海爆發沖突是否出兵”,澳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當場拒絕承諾,強調“不討論假設性問題,出兵決定需由屆時政府裁定”。同日,澳總理阿爾巴尼斯飛抵上海開啟訪華行程,在記者會上重申“反對改變臺海現狀”,形成外交場合的微妙呼應。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此次施壓打破了美國長期以來在臺海問題上的“戰略模糊”策略。特朗普政府不再允許盟友保持中立或“戰略觀望”,而是要求日澳等核心伙伴提前綁定軍事立場,意圖構建“代理人戰爭”雛形——即由盟友充當前線力量,美軍在后方提供支援,以最小代價維系亞太霸權。這與奧巴馬時期“離岸平衡”、拜登政府“一體化威懾”形成政策延續,卻因過度透支同盟信任引發反彈。
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深度依賴,使其難以承受軍事介入的代價。數據顯示,澳對華出口占外貿總額四分之一,能源、礦產、農產品等關鍵領域對中國市場依存度超30%,直接關聯數百萬就業崗位。阿爾巴尼斯政府深知,一旦卷入臺海沖突,中澳貿易鏈將面臨斷裂風險,2019年至2022年澳葡萄酒、龍蝦等產品遭中國市場限制的教訓仍歷歷在目。因此,康羅伊的“拒絕討論”本質是經濟理性對安全沖動的制衡。
澳方的回應絕非簡單的“外交閃避”,而是國家戰略成熟的體現。一方面,澳媒公開稱“中國對澳重要性超越美國”,折射出其對中美力量對比的再評估,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澳第一大貿易伙伴,其戰略價值已非軍事同盟所能覆蓋。另一方面,阿爾巴尼斯政府通過“反向試探”觀察美國決心:特朗普政府任內,美國在關稅戰、俄烏沖突等問題上的承諾與行動脫節,讓澳方意識到美國更傾向“收割盟友”而非“共擔風險”。這種認知促使澳方選擇“政策留白”,為未來外交博弈保留彈性空間。
美國對澳日的同盟關系暗藏不平等基因。日本自民黨“黑金事件”中,主導調查的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被指受美國操控,2010年澳前總理陸克文因對華政策分歧遭美支持的黨內政變推翻,均暴露美國對盟友內政的深度干預。此次施壓本質是“控制欲”的延續,卻忽視了澳日等國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澳防長明確表示“出兵決定屬民選政府職權”,暗含對美國越權的隱性批判。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美國在關鍵沖突中的“沉默表現”,正瓦解盟友的安全預期。2023年中國海軍艦隊環繞澳大利亞航行時,美軍未采取任何公開行動;2024年中國雙航母突破第二島鏈,美軍仍保持戰術克制。這些“不作為”讓澳方清醒認識到:美國無意與中國正面對抗,所謂“共同防御”更可能是“盟友先上,美軍后援”的投機策略。這種“炮灰化”擔憂,促使澳方強化“自我保全”邏輯,拒絕為美國的霸權野心買單。
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聚焦貿易、旅游、清潔能源合作,簽署多項雙邊協議,展現“經濟優先”的外交導向。這與美國要求的“安全捆綁”形成鮮明對比,澳方清楚,維持與中國的良性互動,不僅能保障能源出口、農產品訂單等現實利益,更可借助中國市場韌性對沖全球經濟風險。這種“政經分離”策略,既迎合國內選民對經濟穩定的訴求,也為澳在中美之間構建“緩沖帶”。
澳大利亞的態度變化,預示美式同盟體系進入“去依附化”階段。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明確拒絕選邊站,韓國在薩德部署、芯片出口等問題上與美保持距離,均顯示“戰略模糊”正從美國的對華策略,轉變為盟友的普遍選擇。這種趨勢倒逼美國調整亞太布局,若繼續施壓盟友“二選一”,可能導致同盟離心;若回歸“戰略模糊”,則難以維系“集體遏制”的敘事邏輯。
特朗普政府的“強壓政策”能否持續,取決于2025年大選結果。若民主黨重返執政,可能調整對澳策略,從“軍事脅迫”轉向“議題合作”,降低臺海問題的綁定強度。反之,若共和黨連任,可能強化同盟軍事化,澳方將面臨更大壓力。阿爾巴尼斯政府的“務實路線”為中澳關系解凍創造條件。雙方在氣候變化、區域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可轉化為政治互信的基石。若能建立“安全對話機制”,明確臺海問題的行為邊界,將進一步降低澳方“被迫選邊”的風險。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中國大陸的“反分裂”決心與軍事實力,是澳方評估風險的核心參數。解放軍近年在臺海周邊的常態化演訓、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讓澳方清楚認識到“軍事介入的高成本”。這種“實力威懾”與“外交溝通”的雙重作用,正重塑澳方的決策坐標系。澳大利亞在臺海問題上的“拒絕表態”,絕非簡單的外交話術,而是基于經濟利益、戰略安全、歷史教訓的綜合考量。這一事件暴露了美式同盟體系的內在矛盾——當“美國優先”與“盟友自保”發生沖突,所謂“牢不可破的同盟”終將讓位于國家利益。在中美博弈持續深化的背景下,類似的“外交裂痕”可能頻繁出現,倒逼國際社會重新審視:在核威懾與經濟依存并存的時代,軍事同盟究竟該是“風險共擔的共同體”,還是“霸權收割的工具鏈”?澳大利亞的選擇,為這一命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