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加拿大總理卡尼突然宣布了對華貿易的強硬新政:即日起對所有含“中國熔煉和澆鑄”成分的鋼材征收25%額外關稅,并將中國鋼鐵進口量砍至去年一半,超額部分再加征50%關稅。
明眼人看得出來,加方是孤注一擲。
僅僅幾小時后,路透社獨家披露:中澳即將達成協議,允許澳大利亞試運五批油菜籽進入中國,總量高達15萬至25萬噸。
加拿大農民心頭最值錢的“黃金作物”,正被中方從容轉交到澳洲手中。
美國在7月10日宣布:8月1日起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征收35%關稅,且新關稅將與既有鋼鋁關稅疊加生效。這對75%出口依賴美國市場的加拿大經濟而言,無異于一記重錘。
要知道,鋼鐵業是加拿大的就業命脈,更是對美供應鏈的核心紐帶,而且,特朗普寸步不讓。
面對美國市場對加拿大半掩大門,卡尼的第一反應是筑墻,而且一道針對中國鋼鐵的高關稅墻。他辯解稱這是防止“他國借道加拿大向美國傾銷”,卻同時為美國鋼鐵敞開了免稅通道。
2023年加拿大從中國進口鋼鐵只占進口總額的0.6%,總量微不足道。所謂中國“繞過美國壁壘”的說法,更像一個急于向白宮提交一張“投名狀”。
而且,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用25%的關稅高墻隔斷中國鋼鐵流入,幾乎等同于主動切斷與這個貿易巨人的重要聯系紐帶,給兩國經濟協作的未來罩上厚重的政策冰霜。
換句話說,卡尼的新關稅,本質上是一場危險的外交政治賭注。加拿大把國家政策天平傾向美國的決心固然清晰,但這份“忠誠”付出的代價,卻將直接轉移到加拿大納稅人、進口商和制造商肩頭,鋼鐵成本短期內快速上漲已在所難免。
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對美出口每降1%,國內制造業崗位將減少近2萬個。
像加拿大資源型國家把七成以上出口押注一個市場,也注定其“貿易自主權”不過是鏡花水月。
而卡尼的鋼鐵關稅尚未落地,中國反手打出的農業牌已直擊加拿大軟肋。中國是全球最大油菜籽進口國,年消耗量超400萬噸,其中64%長期由加拿大供應,貿易額高達20億美元。
這塊金字招牌卻在2025年3月被蒙上陰影,中國對加拿大油菜籽征收100%懲罰性關稅。
加拿大西部糧倉的農民們眼看著倉庫里金燦燦的菜籽堆成小山,卻找不到買家,更想不到,中國轉向澳大利亞的速度超乎想象。
7月12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抵達中國上海,開始了為期7天的訪華行程。據路透社7月16日報道,澳大利亞農業行業知情人士透露:凍結五年之久的中澳油菜籽貿易極可能解封!
據悉,中澳談判代表正在火速敲定植物檢疫框架,重點解決黑脛病防控難題,連雜質含量都精細到不足1%。而這些技術細節的突破,為澳洲油菜籽重返中國掃清了最后障礙。
要知道,中國每年進口400多萬噸油菜籽,曾長期依賴加拿大輸送,占到加國產量的近64%。
而這筆價值每年高達20億美元的龐大貿易合約現在很可能會被澳大利亞拿走。對加拿大農民而言,這不再是一次可能的份額損失,或將直接沖擊他們的收入來源與耕作意愿。
澳大利亞雖受天氣影響預計2025年收成僅570萬噸,但對中國釋放的400萬噸出口潛力虎視眈眈。更令加拿大焦慮的是,中國同時向印度菜粕敞開試進口大門。印度菜粕每噸報價比歐盟低130美元,價格優勢顯著。
目前,加拿大外長阿南德不得不緊急約見我國外長王毅表達“校準對華關系”意愿,但中國看重的不是口頭上的花言巧語的承諾,而是實打實的行動,因此,王毅外長回應加方“校準關系”提議時僅用兩字:“贊同”。
卡尼政府的雙線作戰也暴露出外交戰略的內在矛盾。
一面在漢密爾頓鋼廠高舉“反傾銷”大旗,一面又向北京傳遞合作信號,而這種搖擺源于對自身定位的迷茫:既想維護西方陣營團結,又難舍中國市場紅利。
諷刺的是,加拿大民眾對華態度正悄然轉變。民調顯示支持加強對華經貿合作的比例,從2022年的5%升至2025年的26%。
卡尼的“關稅盾牌”未能擋住美國的貿易大棒,卻讓加拿大農民失去了東方市場。
大國角力中站隊本是常態,但對加拿大這樣以自由貿易立國的中型國家來說,如何在保護與開放間尋找真正的平衡點才是關鍵,畢竟任何孤注一擲的政治押注,都需要預備好硬幣翻面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