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孵化原創作品到培育消費市場,從技術賦能到跨界融合,中國小劇場不僅為觀眾提供豐富藝術體驗,也為演藝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7月16日,2025中國小劇場峰會暨大世界基尼斯中國魅力榜·年度小劇場戲劇榜發布日在上海大世界舉行。
在中國小劇場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上,業內專家聚焦發展新路徑。林宏鳴教授在題為《中國小劇場發展的特點與展望》的分享中,以小劇場為支點,縱向解析其發展脈絡。他指出,世界首座公共歌劇院1637年誕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860年啟用的澳門崗頂劇院是中國首座劇院,就座位數而言屬小劇場。中國小劇場戲劇在上世紀80年代初發軔,以《絕對信號》《母親的歌》《屋里的貓頭鷹》等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展現創新精神。如今市場與多元并行,2023-2024年民營劇團數量急劇增加,小劇場在孵化原創作品、培育創作團隊、豐富演出業態方面等表現突出。2023年小劇場演出場次、票房和觀演人次呈“超速增長態勢”。林宏鳴強調小劇場里有“藝術大世界”和“演藝大市場”,未來發展需堅持藝術創新、構建新觀演關系、平衡藝術與商業、結合現代技術并加強國際交流。此外,還需要政策支持和構建良好生態。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在《演藝無界,新時代背景下的演藝產業之變》中,分享了對紐約百老匯的考察成果。他指出,影視明星與舞臺藝術深度結合已成國際趨勢——2025百老匯版《奧賽羅》由丹澤爾·華盛頓、杰克·吉倫哈爾等大牌明星加盟,最高票價達1000美元一張,原計劃11周演出供不應求,最終加演4周,預計總票房3900萬美元。馬晨騁認為,演藝產業需搶抓上海推動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的機遇,借鑒國際經驗打造新內容、探索新場景、拉長衍生鏈,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演藝新生態。
“年度小劇場互動戲劇榜”等四大榜單當天現場揭曉,來自北京的互動戲劇《大真探趙趕鵝》、來自成都的話劇《暴雨將至》等劇目進入金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