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21日的貴陽遠郊機場站滿了歡迎人群,午后,一位軍人派頭的男子精神抖擻地走下了飛機舷梯,此人正是新任貴州省主席楊森。事實上,貴州人對楊森的大名早有耳聞,因為他川軍領袖、抗日英雄、袍哥大爺的傳奇經歷早已傳遍西南。接掌黔政九個月后,楊森又兼任了貴陽市長一職,一場城市“革新”運動在其親自部署下轟轟烈烈地鋪開。
△楊森戎裝照。圖片來源:“讀書雜志”微信公眾號
省市“一把手”
1944年底,“黔南事變”的爆發使蔣介石意識到,主政貴州者若不諳軍事,四川抗戰基地之安全亦岌岌可危。因此,撤換文官出身的黔省主席吳鼎昌勢在必行,而與國民黨高層過從甚密,并在抗戰中多次出川作戰的楊森成為合適人選。就楊森個人而言,省主席一職并不足以充分且精準地展示他的抱負。
因此,當1945年10月何輯五辭任貴陽市長之后,楊森順勢兼任了這一職務,直至三年后調離貴州。從楊森過往經歷來看,他本就對市政事務充滿熱情,而作為黔省政壇的“闖入者”,彼時的楊森正需要一個機會來彰顯自己治理地方的才華與天賦。
在大眾面前,楊森并不像一個高高在上的官僚,他從不端架子,即便尋常百姓也可以到公館找他“擺龍門陣”。但在平易近民、勵精圖治的形象背后,楊森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作風卻讓同僚和下屬耿耿于懷。文官系統的協商機制幾乎被軍人出身的楊森閹割殆盡,他仍秉持著軍隊中那套使命必達、速戰速決的準則。
打造“新都市”
貴陽市立體育場是楊森主黔后推動的第一個大型項目。作為一名資深體育愛好者,初到貴陽的楊森萌生了將狹小的合群體育場擴建為貴陽市立體育場的設想。工程最初預算為法幣兩億元,實則達到三億元之巨。為此,楊森采取了一系列“非?!笔侄?。他不惜從“防空基金”等??钕屡灿觅Y金,對販賣煙土的富商征收高額罰款,并以“樂捐”之名,向社會各界強行攤派。1945年2月,擴建工程正式動工,短短五個月就基本完竣。擴建后的市立體育場規模之大、設施之齊備,可謂“獨步西南”,為楊森賺足了面子。此后,貴陽重大集會幾乎都在市立體育場舉行。
△學生在開闊的貴陽市立體育場列隊,不遠處的關刀巖上隱約可見“敬之植物園”五個大字(馮克力主編:《老照片(珍藏版)》第56輯-60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年,第54頁)
1946年,楊森謹遵蔣介石發展林業之指示,決定在城北八鴿巖一帶建設一座植物園作為造林示范。其構想一如既往的宏大,計劃辟地兩萬畝,將園林和市立體育場、市北小學連為一體,形成一個文教林業綜合區,并以黔籍大員何應欽之字——“敬之”命名。植物園于1947年春天動工,楊森動員全市機關、學校、社團和軍隊參與義務勞動,以彌補經費和人力之不足。歷時經年,僅開辟出荒地五百畝,種有各類植物、蔬菜,以及樹種。
如果說體育場和植物園項目屬于局部建設,那么街市改造則是針對整個城市的美化。當年7月,市政府先在中華路北端試鋪50米,結果僅鋪成10米就耗盡了所有經費。楊森轉而從長度較短的省府路著手,工程量雖大大壓縮,但經費依舊支絀。楊森再出奇招,向被羈押的貪官污吏榨取高額贖金,并強迫銀行和沿街居民“樂捐”,最終勉強湊齊工款一億元。1947年5月,省府路改造完工,凹凸不平的三合土路面升級成了干凈、平整的石板路。
培養“新市民”
楊森認為大眾的精神面貌與身體素質須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訓練加以改善和提升,而政府有責任主導這一行動。1945年3月,楊森發布了一則讓社會各界為之嘩然的命令:他要求貴陽全體市民在兩個星期內統一更換短衣,如果在限期結束后還有人穿著傳統長袍,政府將組織“剪衣隊”沿街裁剪。
楊森認為身穿短衣活動起來更方便,有助于人們專心工作和投身體育鍛煉,穿著長袍者多是不健康或不勞動的老年人,而精神抖擻、身強力壯的勞動階層都愛穿短衣。激進的短衣運動不出意外地遭到了知識精英的口誅筆伐,貴州大學教授謝六逸撰文抨擊道:人的精神是否萎靡、體格是否健全與穿著何種服裝無關,且國民政府曾明文規定藍袍黑褂為正式服飾。謝文發表后引起了巨大社會反響,聲援文章陸續見報,短衣運動被迫擱置。
1945年5月,楊森在題為《發揚朝氣,努力工作》的演講中影射了貴陽市民的懶散,緊接著預告了一項重磅政策——全體市民往后須于早晨7點前起床,并打開房門,否則將有警察上門催促。當年10月,“早起運動”正式實施,警察敲門勒令市民起床的鬧劇每天清晨都在貴陽上演。
△黔省地方出版物對“早起運動”的宣傳(貴州省政府秘書處編?。骸顿F州建設寫真》,1947年,第30頁)
在早起運動實施不久后,他開始要求公教人員和保甲長學習一套融合了國術和西洋體育的新式體操——“復興操”。1946年1月,復興操逐步向普通市民推廣。1946年4月,蔣介石視察貴陽期間,楊森組織了三萬市民沿街表演復興操,陣容宛若長蛇、十分壯觀,蔣頗為贊許。同年,他又邀請美國人安勒德拍攝復興操,希望將其搬上美國的大銀幕,并且親自攜家屬出鏡示范。
執政“滑鐵盧”
在省會的建設上,盡管市立體育場、敬之植物園的落成給楊森裝潢了門面,但無休止的市街改造卻惹得民怨沸騰。
與此同時,對日常生活的過度干預,毫不意外地將楊森推向普羅大眾的對立面。1946年4月,短衣運動沉寂一年后重新啟動。盡管成立“剪衣隊”等激進措施被取締,但短衣運動還是令精英群體極為憤慨。生活在貴陽郊區、習慣著長衫的大學教授們不敢進城;一些德高望重的耆紳,則采取在正式場合統一穿著藍袍黑褂的行動向楊森示威。
晨操興起之后,早起運動逐漸淡出,但復興操運動的維系亦困難重重。富裕階層或有聲望之人對拋頭露面的肢體表演感到反感,日常反抗的方式形形色色:或拒不出操,或讓兒童代為出操,或雇人頂替出操。晨操終究流于形式,民眾滿腹怨念。這些名為改良實為擾民的運動,最終掏空了楊森本就脆弱的民意基礎。
1948年初,在地方勢力大呼“亡黔”的聲音中,貴州省參議會向國民政府提出控告。南京當局最終迫于輿情,命令谷正倫接替楊森出任貴州省主席,楊則調任重慶市長。
楊森離任標志著一個地方強權時代的終結。1948年4月10日,楊森在自己親手打造的市立體育場發表了臨別贈言,他的講話一如既往地熱忱與激昂,但背后的不甘與憤懣唯有其自知??梢姡瑐€人強權助推的“革新”或許能短期奏效,但難以長久維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