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7月20日),將正式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三伏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縮短為30天,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期。
雖然時間縮短,但高溫高濕天氣將更為集中,容易導致人體出現困倦無力、食欲不振、胸悶不舒、大便溏泄等癥狀。因此在這段時間,我們既要注意降溫防暑,又要跟著節氣來養生調養,才能增強體質,安度伏天。
一、飲食調理:多酸多甘,補氣去火
三伏天氣候炎熱,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飲食應以“多酸多甘、補氣去火”為原則,可選用一些消暑粥來滋補身體,補氣清暑、調理脾胃。
祛濕:對付三伏天的“濕邪”,健脾祛濕是關鍵。推薦多吃綠豆、薏米、茯苓、冬瓜、絲瓜等食材,可煮成綠豆百合粥、冬瓜蓮子粥、荷葉綠豆粥等家常食譜。
清熱:黃瓜、苦瓜、西瓜、綠豆等時令蔬果自帶“清熱屬性”,日常可多吃,慎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膩食物,這類食物易加重腸胃負擔。
補水:高溫天氣下人體水分流失加快,補水是防暑第一要務。建議選擇30℃左右的溫水或淡茶水,每次飲用100-150ml,間隔15-20分鐘飲用一次,避免一次性豪飲。
二、運動指南:適時適量,避免過度
中醫認為,三伏天“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人體陽氣浮于體表,氣血循環加快,代謝速率比春秋季會更高,因此三伏天是減肥的黃金時期,但是一定要適時適量,避免過度。
時間選擇:清晨或傍晚比較涼爽時進行,避免10-16點高溫時段。
運動類型:以散步、做操、瑜伽等輕度運動為宜,時間不超過1小時。
注意事項:避免運動后大量飲水或飲用冰水,會加重心臟負擔,也不要立即吹空調或風扇。
三、起居防護:躲開高溫“隱形殺手”
夏天晝長夜短,所以在生活起居方面應做到早睡早起,日常注意防暑防曬,吹空調時溫度也不要開太低。
作息:順應夏季晝夜變化,建議晚上10:30-11:00入睡,早上6:30-7:00起床,中午安排30分鐘左右的午休。
降溫:室內降溫不宜過度,空調溫度建議設置在26-28℃,避免長時間直吹身體,保護腹部不受涼。
防曬: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段,盡量減少外出,如需出門,應做好全面防護。
防暑:家中可以常備預防中暑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液、風油精、雙黃連口服液等。
應急指南:中暑急救六步法
若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等輕度中暑癥狀,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移:立即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讓中暑者以最快速度脫離熱源。
凈:將中暑者衣服、褲子全部脫下,去除一切保溫措施。
降:用冰袋、冰塊、冰凍飲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額頭、太陽穴、頸部、腹股溝等處進行血液散熱,可用紗布、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凍傷。
聯:觀察體溫、脈搏變化,若癥狀無緩解或出現高熱、昏迷等情況,立即送醫救治。
喂: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每小時補充500~1000ml含鈉、鉀的低溫飲品。
防:出現抽搐、惡心、嘔吐的現象,要注意采取側臥姿勢,及時幫助清理口腔、鼻腔,防止嘔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三伏天養生重在平衡——既要避暑降溫,又不可過度貪涼。掌握科學養生方法,就能將這段“最難熬的日子”變為“養生黃金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