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汽車集團沒能重組成功,但三大汽車集團的聯合,卻成了最新的選擇。
2025年7月14日。在與日產進行資本層面的合作失敗后,本田的高層很少在公開場合再說起這件事。即便是雙方已經在進行的代工與聯合開發車載軟件談判,本田方面都不會直接表態。
更罕見的是,這次,一向嘴嚴的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居然做出了新的回答。與以往不同的是,他甚至主動提及了三菱汽車。本田和日產的合作中斷已經是過去,要是三菱汽車進入進來的話,三方的合作想象空間巨大:
我們一致認為三方合作的潛力巨大。
三部敏宏突然的說法,引出了一樁舊案。
2024年12月23日。本田、日產、三菱汽車三家公司就合并舉行了聯合發布會。面對觀眾席,三部敏宏居中,日產社長內田誠居右,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居左。其實,這場發布會因故推遲了三天。
原本這場發布會的時間是2024年12月20日。這一天,加藤隆雄恰好在印度尼西亞出席三菱汽車的生產基地紀念儀式,無法參加。為此,三部敏宏決定把時間改到了三天后,以便于加藤隆雄的安排。
本田高層清楚的知道三部敏宏的意思。相比于日產,他更想得到三菱汽車對合作的支持。在重組的大盤上,本田更想得到日產持有三菱汽車的24%的股權。
在業務的層面,本田所面臨的經營挑戰之一,是其在輕型電動車的開發以及在亞洲特別是東盟市場存在短板。三菱汽車的水島工廠可以生產具備成本競爭力的輕型車,同時在東南亞市場可以彌補本田的不足。此外,在技術上,三菱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也是本田所缺乏的。
在三家公司舉行完發布會后,三菱汽車對是否完全加入本田和日產的整合,一直沒有明確表態,這成了三部敏宏的心病。
隨著事項推進,由于內田誠無法控制日產董事會對重組相關事宜的反對意見,且在削減過剩產能、裁減員工、扭轉營運困局方面遲遲拿不出根本性的解決方案,致使本田開出了要把日產作為子公司的方案。若此,三菱汽車會變成本田汽車的孫公司。這是三菱汽車及其股東所不能接受的。
在本田和日產終止重組談判后,三菱汽車與日產的關系,也出現了變數。一種可能性是在三菱商事等股東運作下脫離日產的控制。這種方案的可能性,需要等待日產方面出現重大變化。
現在,日產已經開啟了刮骨療傷式的自救,各方也不再反對與本田的合作。至少,在董事會層面對本田抱有明顯敵意的股東已經不在。接下來,就看本田方面的態度。
本田沒有把日產變成子公司,并沒有減少其麻煩。美國政府的汽車關稅,已經讓其面臨著巨額的收益損失。同時,在電動車方面,本田縮減了到2030年的投資,進行了戰略收縮。僅憑其一己之力,很難實現智電化的轉型。它需要與日產、三菱汽車達成新的合作。
更為重要的是,三部敏宏自2021年4月上任至今,已經進入進入到第五個年頭。按照本田一任社長任期6年的慣例,接下來的兩年是確定發展方向的關鍵階段。
眼下,就是本田和日產攸關命運的關鍵時刻。把三菱汽車納入都聯盟的范圍里,三家汽車制造商建立聯盟乃至重組的可能性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