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也一直有很多老百姓都中了開發商的圈套,房子爛尾了,可是還帶向銀行繼續還錢,好沒有道理!
終于各地的法院們都開始保障老百姓的權益,支持給爛尾樓“斷供”的操作,最高法也給出了明確的規定。
最高法都規定了哪些內容?被爛尾樓拖垮的業主們可以“解套”了?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風向變了
爛尾樓的債到底該由誰來還?房子爛尾了,但是銀行的月供卻一分不能少,這憑什么?這個問題拷問了無數家庭,已經是很平常的問題了,可現在風向變了,國家是堅決保護老百姓的權益的,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用一個判例,給了老百姓們一個足以掀翻牌桌的答案。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如果買到爛尾樓了,那幾乎就等于宣判了普通人一輩子財務上的死刑,即使你掏空祖孫三代的“六個錢包”,背上30年的貸款,但是結果也只能換來一片鋼筋水泥的廢墟,可銀行向你催收的電話,仍舊會準時準點的響起。
想要斷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斷供,你的名字就會出現在征信的黑名單上,這是資本給老百姓們精心設計的一場風險轉移游戲,開發商靠著“高杠桿、高周去化”的預售制度,把所有風險都壓在了購房者身上。
幸運的是,如果大樓蓋成了,那就皆大歡喜,可是蓋樓的資金鏈一旦斷裂,開發商就兩手一攤,躺平擺爛了,那么帶給老百姓的后果就是“錢房兩空”的絕境,把可憐的老百姓當冤大頭來整。
而且在這個死局里,房地產和其他資本都得到了利益,只有購房者是唯一的,徹底的輸家,他們就像被綁在鐵軌上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名為“爛尾”的火車沖過來,但也怎么也擺脫不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解決問題的法律依據其實一直都在,《民法典》上寫得清清楚楚,如果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那當事人就有權解除合同,說白了就是房子都爛尾了,合同目的明顯就已經無法實現了,解除購房合同和貸款合同自然是天經地義的。
背后的阻力另有其人
規定的是好好的,可是為什么一到實踐中,這條路總是走不通?因為除了開發商,還忽略了一個強大的存在,那就是銀行,可是銀行會告訴老百姓,它們是無辜的,借貸合同是它和老百姓簽的,跟開發商能不能交房完全是兩碼事。
銀行只會擔心,一旦解除你們合同,開發商也已經到資產不能抵債務的地步,這筆貸款就會變成壞賬,銀行的錢就打水漂了。
為了保護銀行免受損失,也為了那個虛無縹緲的“保交樓”希望,法院對這類案件的判決都很謹慎,要么選擇不立案,要么就不支持解除合同,讓老百姓繼續等著交樓,法律的天平出于對銀行的保護,和在金融風險的重壓下,只能這樣做。
可是事情是會一直發展下去的,也相信問題都會慢慢的解決,這不是轉折來了!最高法給老百姓們展示的案例中,是來自江蘇鹽城一個姓陸的普通購房者,就是他把這件“天經地義”的事,硬是在法院上告成了。
他的經歷和無數爛尾樓業主一樣,買房之后然后貸款,但是開發商逾期導致了樓盤停工,但他沒有認命,官司一直打到二審,法院給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判決,購房合同和貸款合同,全部解除。
最關鍵的是責任劃分,開發商不僅要退還陸某的首付款和已經還掉的19萬多貸款本息,還要接過他剩下沒還的全部貸款。
這種情況銀行肯定不服,但是法院駁回了上訴,并甩出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評語,在購房者沒有過錯,也未取得房屋所有權的情況下,還要讓他承擔還貸責任,這“權利義務明顯失衡”,是霸王條款!
但是這還不算完,最高人民法院還將這個案子正式收進了案例庫里,并把它定義為全國法院審理類似案件時的“標準答案”,這下這個案子就不再是一個地方的個案了,而是國家用司法權威給這場爭論畫上了一個句號。
整改刻不容緩!
這紙判決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無數人身上的枷鎖,也像一記耳光打醒了那些裝睡的人,對于爛尾樓的業主們來說,他們終于有了一件可以自衛的合法武器,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斷供”,而且是不影響個人征信的,壓在老百姓們心頭的大山,終于有了被移開的可能。
可對于銀行和開發商來說,輕松轉嫁風險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法院的新邏輯就是,把風險推回了它原本在的地方,銀行再也不能用“無辜”來當擋箭牌了,當初給開發商放貸時做的風險評估就要明白這個道理,開發商更要明白欠下的債,終究是要還的。
整個系統里的所有角色都回歸到原來的位置上了,法院不再是單純的金融穩定維護者,而是回歸到了社會公正的守護者角色,也開始傾聽老百姓們的聲音了,一切都在慢慢的變好。
而且咱們也不要孤立地看待這個判決,如果把它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就會看到它更大的作用,要知道國家出手整治爛尾樓的這個社會頑疾,不僅是為了解救困在其中的百萬家庭,更是為了給仍在底部徘徊的房地產市場注入信心。
當最弱勢的購房者權益都能得到兜底時,老百姓們才敢再次相信市場,而更深遠的影響,是它將倒逼整個行業游戲規則發生改變,當預售制帶來的風險無法再輕易甩鍋,開發商就必須尋求更安全的模式。
2024年的12月份,住建會議就早已明確了“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這絕非空談,從2022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30個省市在試點現房銷售,也這意味著,那個讓無數人血本無歸的地產大冒險時代,正在緩緩落下帷幕。
房地產行業正在艱難地回歸它的本質,就是讓老百姓居住用的,這個過程注定是痛苦和漫長的,但是也不要忘記法律的保護網正在編織,而且這也給老百姓們提了醒,那套把房子當成穩賺不賠的投資品的邏輯已經徹底過時。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