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被特發性震顫困擾。比如有人拿筷子時,手會不受控制地抖動,夾菜都變得困難;有人端杯子喝水,手臂震顫不止,水灑得到處都是;還有人在緊張、勞累后,全身甚至會出現細微的震顫,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這些都是特發性震顫的典型表現,在中醫看來,多與“肝風”相關。
就像一位55歲的李先生,近三年來雙手震顫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做精細動作時,比如系紐扣、寫字,手抖得厲害,根本無法順利完成。平時情緒激動或勞累后,震顫還會加重,安靜休息時則稍有緩解。他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特發性震顫,服用西藥后效果不佳,于是尋求中醫治療。
刻診時,盛大夫觀察李先生的舌脈象,發現其舌質偏紅,苔少,脈象弦數。他還伴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癥狀,情緒也比較急躁。盛大夫結合這些表現,辯證為: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治宜:平肝潛陽,熄風止顫。
盛大夫擬方: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梔子、黃芩、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
李先生服用10劑后,手抖的程度明顯減輕,做精細動作時比之前順暢了不少,頭暈、耳鳴的癥狀也有所緩解。于是在原方基礎上稍作調整,繼續服用。總共服用30劑后,雙手震顫基本消失,睡眠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恢復了正常。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調暢情志,且肝在體合筋,筋的運動有賴于肝血的濡養和肝氣的調暢。當肝陽上亢,或肝血不足,肝失所養,就容易導致肝風內動,進而引發肢體震顫。
李先生舌質偏紅、苔少、脈弦數,正是肝陽上亢的表現。肝陽上亢,化火生風,風性善動,就會導致肢體震顫。同時,肝風上擾頭目,還會出現頭暈、耳鳴等癥狀。
再看方解:方中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是治療肝風內動的常用藥。杜仲、牛膝、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以治其本。梔子、黃芩,清肝瀉火,緩解肝陽上亢所致的火熱之象。益母草,活血利水,有助于平肝。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多夢的癥狀。
其實,類似李先生這樣的特發性震顫患者并不少見。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或長期精神緊張、勞累,導致肝的功能失調,從而引發震顫。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舌質偏紅、苔少,或者伴有頭暈、耳鳴、情緒急躁等表現。
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或許就是肝風內動在作祟。此時,從平肝熄風、調補肝腎入手,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具體的用藥還需要咨詢專業的中醫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辯證論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