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8日訊 盛夏時節,在夏津縣蘇留莊鎮前屯村傳峰椹果種植合作社桑葚園里,社員們正忙著采摘桑葉、制作夏桑茶。
夏津縣傳峰椹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劉傳峰告訴記者:“椹果結束后,我們要進行剪枝,要不然這些葉子就成廢葉,白白浪費了。所以咱把葉子利用起來,同時還給社員增加一份收入,夏天的葉子是椹果結束之后的第一茬,葉子比較大,出茶率也比較高,而且有降‘三高’的功效。”
采摘的新鮮桑葉,要經過切碎、殺青、揉捻、烘干、提香等多個步驟后,才能制作成具有保健養生功能的桑葉茶,每個步驟都要經過精準的時間和火候把控。電氣化設備相比傳統手工制作,能耗更可控,像殺青環節用電設備精準控溫,減少燃料浪費,降低加工成本,讓農民在初加工環節能保留更多利潤。
夏津縣傳峰椹果種植合作社社員滕愛紅說:“以前每畝桑園年收入不算太高,入社以后,除了桑葉茶,椹果也能做成果干賣,增加了不少收入。現在年齡大了,還能在合作社里打份工,幫忙揀桑葉,包裝一下產品,也增加了份收入。”
加工完成的桑葉茶,不僅口感醇厚,還是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藥食同源茶飲,既有保健價值,又有經濟價值,不僅在當地市場需求旺盛,更遠銷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等地。
夏津縣傳峰椹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劉傳峰介紹:“現在我們合作社一天可以采800斤左右夏桑葉,這些大約能出170斤桑茶,按目前行情,桑葉茶的價格在150元一斤左右,我們社員們還能多增加一季的收入,既促進了群眾增收,也帶動周邊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夏津擁有桑產業企業30家,椹果深加工企業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加工作坊60家,形成集桑樹種植、桑產品加工、桑文化體驗、生態旅游、健康養老于一體的完整桑產業鏈,桑產業綜合開發年產值達10億元。
閃電新聞記者 蘇孟雨 德州臺 公維勇 夏津融媒 于永明 王帥 曲海燕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