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紅色財經歷史價值,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與財經文化創造性交融,2025年7月10日至13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紅財智行”團隊“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順利舉行。據悉,本項目為接續性項目,已連續實施四年。項目立足四川深厚的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底蘊及四川財經職業學院財經特色,以挖掘、傳承和弘揚紅色財經文化為主線,通過“6個1”行動安排(感受一段革命歷史、走訪一批革命遺址、召開一次座談交流、挖掘一批紅財事例、拍攝一部微視頻、聆聽一次微黨課),深入探尋紅色財經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首站紅軍渡
感悟紅色財經初心
7月10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紅財智行”團隊“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廣元市蒼溪縣拉開帷幕。
上午,團隊抵達紅軍渡。在肅穆的紀念碑與浩蕩的嘉陵江畔,成員們深切感受紅軍將士強渡天險、揮師西進的壯烈史詩。此次參觀,核心聚焦于“錢衣裳”這一特殊文物。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戰爭年代,蒼溪人民為守護革命金融資產,將蘇區布幣、紙幣縫制成貼身衣物,這既是躲避敵人搜查的智慧之舉,更是“人在幣在”的忠誠守護。團隊成員深受震撼,從中觸摸到紅色財經文化“勤儉節約、忠誠擔當、服務人民”的質樸初心。
下午,實踐團隊與蒼溪縣相關部門舉行專題座談會。紅軍渡管委會、縣委黨校等多家單位負責人與專家齊聚,圍繞“紅色財經文化的保護、研究與當代傳承”展開交流。團隊指導老師介紹了學院在挖掘紅色財經文化方面的舉措與成效,蒼溪縣各單位專家分享了當地相關經驗與成果。團隊成員結合“錢衣裳”見聞及專業背景,就紅色財經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創新傳播方式等議題積極討論,為深化校地合作奠定了基礎。
走進川陜革命根據地
汲取紅色精神力量
7月11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紅財智行”團隊前往川陜革命根據地,先后走進黃貓埡戰斗遺址和木門會議舊址。
當天上午,在黃貓埡戰斗遺址,團隊與縣文旅局共同拍攝紅色短視頻。講解員再次講述“錢衣裳”的故事,讓成員們對紅色財經文化的精神內核有了更深刻體會。一旁的彈痕松,雖滿身彈痕卻始終挺立,見證著革命先輩的浴血奮戰,隊員們從中觸摸到紅色戰斗文化“英勇無畏、堅守信念、捍衛正義”的厚重底蘊。
下午,團隊參觀木門會議舊址。川陜革命根據地發展初期,因諸多問題導致抗敵基礎削弱。1933年6月底,紅四方面軍在此召開會議,總結作戰經驗,擴編部隊,成立軍政干部學校并糾正“肅反”錯誤。成員們凝視著復刻會議場景前的泛黃檔案,深刻領悟到革命勝利需要戰場上的拼搏,更需要在危局中自我革新的智慧。大家堅定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堅定扛起傳承紅色精神的使命,把先輩戰斗精神化作奮進動力,以青春力量續寫擔當!
探尋紅色財經源流
舊址研學悟初心
7月12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紅財智行”團隊上午奔赴旺蒼縣紅軍城,下午前往川陜蘇區核心區域通江,在遺址群展開深度研學。
在紅軍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莊嚴肅穆。館內文物展現了紅31軍歷程及紅色財經脈絡。川陜省工農銀行在此誕生,陳舊賬簿見證了以金融戰守護政權經濟獨立的艱辛。關于土地政策的文物,展現了根據地通過土地改革鞏固經濟根基的實踐,與金融措施共同構成紅色財經體系支撐。
下午,團隊來到通江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館內展陳以時間為脈絡,呈現了紅四方面軍的輝煌歷程。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的機構設置圖十分醒目,其嚴密分工與高效運作,是紅色財經在后勤保障領域系統化運作的生動見證。團隊成員還沿著舊址地圖,探尋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等遺址,感受革命先輩自力更生、保障供給的奮斗精神。
走進烈士陵園與得漢城村
感悟紅色財經文化密碼
7月13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紅財智行”團隊走進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與得漢城村。
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25000余名紅軍烈士長眠于此,17000余名烈士僅有無字墓碑。團隊成員深受震撼,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蘇區經營條例》等史實資料和“川陜蘇區經濟公社用砝碼”等文物,為認識紅色財經文化特征內涵提供了支撐。
下午,團隊探訪有“川陜蘇區后勤心臟”之稱的得漢城。這里曾是川陜蘇區貨幣發行核心基地,工人用土法工藝制造布幣、紙幣,破解貨幣短缺難題。在川陜蘇區后勤中心舊址陳列館前,80歲高齡的老黨員李宗高以“一個門扣”為切入點,講述根據地人民傾其所有支援紅軍的故事。團隊成員深刻感悟到人民的支持是革命勝利的堅實根基。
此次實踐活動,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紅財智行”團隊成員收獲頗豐。他們紛紛表示,將把紅色財經精神融入專業學習,以革命先烈為榜樣,踐行“財經報國”使命,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圖文由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宣傳統戰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