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用電量飆升,但斷電情況卻越來越少見,這都是三峽大壩的功勞。
截止到7月,長江干流六座梯級電站上半年累計發電量達1266.6億千瓦時,創歷史同期新高,而單日最大發電量突破11.97億千瓦時,相當于為長三角地區每個家庭提供超過24小時不間斷電力。
可鮮為人知的是,這座民生工程卻堪稱“中國禁區”,與另一“禁區”一樣,只要觸碰就是全面戰爭……
三峽大壩的上游上半年1870艘次船舶安全通過,貨運量達85.1萬噸,完成年度目標的76%。而在下游,三峽樞紐通過量同比增長10.4%,突破8307萬噸。
這條黃金水道的高效運轉,映照著三峽工程作為經濟引擎的現實價值。
但戰略禁區的身份并未影響三峽服務民生的溫度。
面對2025年長江中下游降雨偏少,梯級水庫累計補水251.86億立方米,相當于200余個武漢東湖的水量注入干渴的農田。
而三峽水庫三次專項保灌溉調度,維系著農業生產命脈。水利部防御司司長姚文廣坦言:“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我們以三峽為龍頭統籌水庫群調度,用抗旱措施的確定性保障糧食安全”。
也因此,這樣一座心系民生與國家經濟的大壩,若某日敵意導彈劃破天際線,哪怕僅是試探性地在壩體周圍引爆,其引發的多重沖擊都將遠超一座水壩的損毀,洶涌洪峰如失控巨龍咆哮東下,長江經濟帶瞬間崩裂、電網上千萬盞燈火驟然熄滅……
后果所及,早已遠超純軍事博弈范疇。正因如此,層層戰略屏障早已在此筑起
這座混凝土巨人的安全感源自多重鎧甲,特別是在設計階段埋設的2689萬噸混凝土和29萬噸鋼筋構筑了物理防線。而軍事部署更為嚴密,周邊機場駐扎的航空部隊、三支裝備紅旗防空導彈的防空旅,配合電子預警網絡織成360度無死角防御網。
曾有外媒戲稱三峽是“地圖上公開的堡壘”,因為任何飛行器未經許可闖入其領空,地面雷達將在10秒內鎖定目標。
我們也不要忘了,三峽禁區背后是131萬移民用家園換來的國家工程,而在重慶蓬溪縣偏馬村,移民們的新生活正在后續扶持中煥發光彩。
據2024年數據顯示,三峽庫區15個區縣生產總值已達12154.47億元,是2010年的3.94倍,而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十年翻兩番。排洪溝整治、健身廣場新建,這些投資超856億元的5422個后扶項目正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從口號變為現實。
而與顯露于天日的三峽不同,另一個“禁區”看不見,但卻在時刻保護著我們,它就是潛行于深海暗流的戰略核潛艇。
太平洋深處,一艘094A型核潛艇悄然下潛,2024年底美軍P-8A反潛機曾在關島附近捕捉到它的蹤跡,但72小時后信號消失在茫茫大海,再現時已逼近夏威夷。
而這場貓鼠游戲印證了美國國防部2025年報告中的警示:中國核潛艇部隊正成為“戰略黑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隨時可能發起致命反擊。
據悉,第八艘093B型核潛艇于2025年2月11日滑入渤海。不到兩年時間,八艘新型攻擊核潛艇相繼下水。
這些“水下殺手”裝備了革命性的泵噴推進系統,噪音水平直逼俄羅斯頂級阿庫拉級潛艇。更令對手忌憚的是艇上12個垂直發射管,可搭載射程600公里的鷹擊-18反艦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但真正的游戲規則改變者來自下一代096型核潛艇,其靜音性能達到與海洋背景噪聲相當的105分貝閾值,如同消失在深海的幽靈,搭配射程1.2萬公里的巨浪-3潛射導彈,每艘096型攜帶24枚核彈頭,足以在一次齊射中抹平美國西海岸城市群。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公開承認:“只要中國核潛艇突破防線,我們無法確保本土‘零核打擊’安全”。
因此,核潛艇基地成為比三峽更神秘的禁區。
亞龍灣基地錯綜復雜的十余個真假入口,讓間諜衛星淪為“睜眼瞎”。歷史上蘇聯曾擊落擅闖核潛艇基地的韓國偵察機,中國同樣將此類行動視作戰爭導火索。
這些深海堡壘守護著“二次核反擊”能力,即便本土遭遇核打擊,潛伏大洋的核潛艇仍能實施復仇。
若把東風-41比作明處的利劍,核潛艇則是暗處的毒刺,敵人不知道毒刺何時出現,才不敢輕舉妄動。
三峽大壩與核潛艇基地,這一明一暗兩大禁區,共同編織著中國戰略威懾的天羅地網,分別守護著我國今日的發展權與明日的生存權。
但這兩處禁區紅線不是戰爭的邀請函,而是和平的擔保書,更是一個民族的生存與尊嚴,而國家安全這道堅不可摧的紅線,值得每一位國人以畢生之力去捍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