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群眾在網上披露反映,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潤昌生物油脂廠(下稱“潤昌油脂廠”)長達13年向城市污水管道及北部灣海域偷排工業污水,且該廠無污水、廢氣環保處理設備非法生產,導致廢氣飄散,對僅有一墻之隔的居民造成了困擾。
盡管該廠2024年被環保部門作出過處罰,但僅罰款20余萬元的小處罰與放任,導致該廠至今仍堅持“硫酸兌皂腳”的原始方式生產酸化油,在攫取暴利的同時,污水、廢氣的處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當地生態環境一再被破壞,地方群眾怨聲載道,甚至多次與該廠發生過沖突。
長期無環保處理設備,用原始方式低成本生產至今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潤昌油脂廠成立于2012年11月27日,廠址位于北海市鐵山港區興港鎮赤江陶器廠內,舊廠房面積不過數百平米,設備簡陋。
該廠的“生產經營史”主要分兩個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2013年至2023年的舊廠房生產時期。這十年時間,屬于黑工廠地下作坊式生產。根據知情人提供的內部照片,以及媒體人實地調查的影像資料顯示,這一階段的潤昌油脂廠,鐵皮屋、水泥池加儲油罐,就是該廠的主要生產設備。
潤昌舊廠房
其生產方式是,從原料廠渤海農業等公司拉回花生、大豆生產油脂后的廢渣——皂腳,直接按照一定的比例兌上硫酸,在大水泥池中,用蒸汽加熱快速反應,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就獲得了酸化油。但與此同時,酸化反應后的廢渣、含有硫酸的廢水也產生了。
為了降低成本,該廠自成立至今,都沒有安裝能夠處理硫酸生產工藝所產生的污水處理環保設備。以致早期生產酸化油后形成的廢渣、廢水,簡單到直接通過地下管道排出。
這種排污方法的危害性在于,由于近海地區的土壤含沙量很大,通過地下管道直排,有害物質一邊流一邊往地下泥土和砂層滲透,污水一直流向大海,沿管道、河道附近的地下水都會遭到污染。
據當地村民反映,早年間該廠的直接排污行為,導致下游三條村村民飲用的地下水都出現污染的情況。同時,下游出海口附近的漁民養殖場,也出現過死魚現象,與之相關的排水口附近的紅樹林,也一度出現大面積的死亡現象。
另據當地曾經養殖過珍珠的養殖戶講,原來這片海域可以養珍珠,現在的水質已不能養了,甚至連魚蝦也變少了。
由于下游的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突出,該廠就暫停了直接從工廠下水管道直接排污,改成用罐車從工廠抽取,然后運輸到近海邊,掀開下水道井蓋,直接排入地下管網,再人不知鬼不覺地流入大海,稀釋在茫茫大海之中。
被多次投訴后,環保部門作出處罰責令整改,但至今未上環保設備
公開的信息顯示,在2020至2023年間,當地群眾曾多次向北海市環保部門對潤昌油脂廠進行了投訴和舉報,但污染問題至今都沒有得到切實解決。
2022年初,市民劉先生向北海市生態環境局實名舉報北海市鐵山港區潤昌生物油脂廠長期非法排污。
2022月4月14日,在北海市人民政府官網上,北海市生態環境局對此事項給出的《答復》是:接到舉報后,北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人員會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于2022年3月15日開展了聯合調查;發現該廠未生產。
此答復顯然與事實不符。知情人以及媒體調查獲得的影像資料顯示,潤昌油脂廠一直在生產。北海市作出的答復,只能說明相關部門在進行所謂的“聯合調查”時,潤昌油脂廠在檢查時暫時沒有生產。這種“躲貓貓式”的生產與調查,以及形成的所謂的調查結論,遭到多方的詬病。
2023年,群眾再次通過網絡、信件舉報等方式,披露潤昌油脂廠多年來利用皂腳非法生產酸化油,違法排污導致環境污染。
2023年8月18日,有媒體在獲取了詳細的證據后,向廣西區生態環境廳以信件的形式進行了情況反映。
2023年11月26日,該廳就相關媒體反映的事項作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答復信訪舉報事項的函》,該回復函稱:
“經查,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潤昌油脂廠分別從廣西渤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渤海公司”)等多家單位購買植物皂角、濃硫酸等生產物料,利用舊廠區部分原有生產設備加工生產酸化油。生產原輔材料、生產工藝與原環評文件批復不一致,未配套建設相應的污染治理設施。該行為涉嫌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五條‘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規定。”
為此,廣西區生態環境廳將案件線索轉交北海生態環境部門,要求當地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調查核實,依法查處企業環境違法情況。
至此,北海市生態環境局才開始“動真格”。
在隨后的調查過程中,北海市生態環境局避重就輕,于2024年3月22日,以潤昌油脂廠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或者在環境保護設施驗收中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或者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關閉。”之規定,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規則(2023版)》裁量公式計算結果,該局對潤昌油脂廠罰款231136元。
這一罰酒三杯式的處罰,與潤昌油脂廠以污染環境為代價,每年獲取一兩千萬元的利潤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新廠房依舊無污水處理設備,非法生產十余年,誰是幕后神秘力量?
在北海市生態環境局作出上述處罰后不久,潤昌油脂廠又繼續在舊廠房內用硫酸兌皂腳生產酸化油生產了一段時間。不久后,潤昌油脂廠在陶瓷廠內的“新廠房”建成,由此開始,標志著該廠生產史的第二階段到來。
該新廠房離舊廠房,僅200百米左右,離附近廉租房安置小區居民樓不過20米左右,與陶瓷廠的廠區、職工宿舍區,僅一墻一路之隔,相距不過數米。
如此一來,該廠只要一生產,風向又往廠區背后居民區的方向一吹,異味、臭味就連綿不絕地撲向小區,當地居民為此群情激憤。
多段在當地群眾間廣為流傳的視頻顯示,2025年4、5月份期間,不堪潤昌油脂廠臭氣污染的當地群眾,自發地聚集,多次來到油脂廠,與該廠交涉,一度有村民堵住廠門口,要求相關部門對臭氣污染進行處理。
此間,為平息民憤,油脂廠“暫停”了生產,當地政府也派人協調解決,并邀請當地居民、村民到廠內參觀。
然而,所謂的參觀也被指流于形式。由于參觀時暫停生產,故當地的群眾看到的是沒有生產、沒有臭氣外溢的鐵罐。但與此同時,人們也沒有看到該廠安裝有污水處理的環保設備。
據群眾反映,潤昌油脂廠為了掩蓋臭味,就是將整個廠房都封閉起來,然后再將臭氣通過一根數十米高的管道延伸到天空中進行排放。此舉盡管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附近的臭味,但在遠離該廠區數百米的地方,都能夠聞到陣陣臭味。
在2024年11月北海市生態環保局作出的處罰決定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的現場勘察筆錄證明:潤昌油脂廠2021年至2023年間的皂腳來源于與之距離不過18公里的渤海公司;該廠的法定代表人系連某軍,背后的實際控制人為梁某正;該廠建批復的廢白土生產線在2014年生產2個月后即棄用,后改用皂腳作為原材料進行酸化油、乳化皂腳的生產;自2020年5月開始,該廠以皂腳作為原料,加入硫酸生產“酸化油”和“乳化皂腳”的生物油脂加工生產線,未進行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即投入生產,至2023年11月調查時,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該項目屬于第十大類農副食品加工業中的(16植物油加工133*中的“除單純分裝、調和外的)類目,應編制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但該廠未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2024年,潤昌油脂廠新廠房投入使用后,依然沒有見到與皂腳加入硫酸生產酸化油工藝相關的污水處理設備,所產生的大量污水、廢渣的流向究竟去了哪里?
據當地群眾在網絡平臺發布的多個視頻內容顯示,2024年至2025年期間,幾乎每個晚上9點左右,車牌號為桂E33797、桂EKP639、冀DVS88掛的罐車,分別多次從潤昌油脂廠運輸廢水進行偷排,偷運車輛每晚往返數次。
知情人稱,偷排廢水的車輛(長期為桂E33797)從潤昌油脂廠拉出廢水后,將車開到沒有燈光、人跡罕至的隱蔽處,掀開水井蓋,就直接往管網近海處的下水道進行排放。
其中,在2025年6月29日晚上,潤昌油脂廠再次用罐車拉廢水至合浦縣廉州鎮創業大道工業園區附近的下水道管網進行排放,被當地群眾發現后撥打了報警電話,結果警方遲遲未出警,目擊者只能看著對方偷排完工后,大搖大擺地撤離現場。
此行為,經當地群眾投訴到12345,結果北海市鐵山東港產業園管委會給出的答復是:根據北海市2019年、2022年相關批復文件,由于潤昌油脂廠附近沒有污水管道,故經批準同意,正常抽排污水轉運到平頭嶺泵站排放……
該答復還稱:經核,自2024年8月3日至今,潤昌油脂廠將其預處理后的生產廢水用罐車拉至鐵山港區路港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七號路泵站進行處理。經查閱鐵山港區路港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接收潤昌生物油脂廠的污水臺賬,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共接收潤昌生物油脂廠預處理的污水共6000立方米。經查閱潤昌生物油脂廠污水處理臺賬,2025年1月1日至6月29日,用車拉去北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排水及再生水廠(平頭嶺泵站)處理的污水量約為356噸。綜上,該委得出結論認為,潤昌油脂廠在廉州鎮創業大道工業園區垃圾中轉站處存在大罐車夜間排放工業廢水問題,屬于正常行為,符合有關規定。
對此答復,有人算了一筆賬,并指出該答復過于草率,不能全面反映潤昌油脂廠的污水排放量。
根據此前環保部門的調查,潤昌油脂廠的原料皂腳來源相對固定在渤海公司。按照渤海公司目前相對固定的產能,每天加工油脂后,產生的皂腳原料約90噸左右,每年約3萬余噸。按照潤昌油脂廠配備的60噸罐車運輸,每天上、下午各運輸一車,共計兩車。相關罐車可查詢到的貨車行駛GPS軌跡,和渤海公司銷售皂腳的臺賬記錄,亦可證實這一點。
再根據皂腳與硫酸按100噸皂腳加入4%的濃硫酸,生產酸化油后,除了2%的殘渣之外,含有硫酸的廢水約占總原料的60%左右,酸化油約占30~40%。也就是說,潤昌油脂廠每天產生的污水總量在60噸左右。
而在鐵山東港產業園管委會的回復中,鐵山港兩處污水站自2024年8月至2025年6月的11個月中,總計接收潤昌油脂廠污水6356立方米(噸),與實際11個月330天所產生的19800噸廢水的量,差了近3倍。
與之對應的是,沒有進入污水站處理、偷排的污水就是潤昌油脂廠“節約”出來的成本,其高額的利潤支撐點,也是從偷排污水中來。
事實上,上述事實并不難查證。
據悉,大型花生油或者豆油加工型企業有個鐵律,一旦開機生產就絕對不能隨意停機,每一次的生產都是按照計劃的加工量進行,一旦中途非計劃停機,就是一次重大生產事故,會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因此,類似渤海公司的產線一旦開機,就不能停頓,每天的皂腳廢料都是相對穩定的。
由此,我們可以根據其年計劃、加工總量可以得出皂腳的總量,再加上銷售的客戶也相對固定為潤昌油脂廠。因此,潤昌油脂廠皂腳的原料來源、總量,硫酸的來源及總量,都有據可查,其年度產生的污水總量也可以查證。加上潤昌油脂廠所處位置沒有排污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臺賬,恰好從側面印證了該廠污水的偷排數量。
如此簡單的算法,老百姓都算得出來,難道相關部門不會計算?
事實上,當地群眾對潤昌油脂廠的廢水排污、廢氣污染,早就怨聲載道,但相關部門,至今對潤昌油脂廠沒有按照工藝要求上馬環保設備的行為睜只眼閉只眼,對其違法的生產行為,始終都沒有徹底勒令其整改和整治,這其中的原因,的確耐人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