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魯中晨報消息,韓國政壇的風暴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權力核心。7月16日,韓國檢方的一道禁令引發震動:深陷內亂案漩渦的前總統尹錫悅,被嚴格禁止會見除其律師及直系親屬之外的任何“外人”。這道冰冷的行政命令猶如一道高墻,瞬間將尹錫悅與外界徹底隔絕。就在同一天,內亂特檢組雷厲風行,對包括前國家情報院長趙太庸住宅在內的8處地點展開了大規模扣押搜查。行動之迅速、范圍之精準,昭然若揭地顯示出檢方獲取關鍵證據、鎖定指控鏈條的強烈意圖。這一連串動作,不僅是對尹錫悅個人的緊逼,更是韓國司法系統向前總統揮出的重拳。
尹錫悅(資料圖)
僅僅24小時后,這場司法大戲上演了更具戲劇性的轉折。7月17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尹錫悅內亂案進行第11次庭審,而被告席上卻再次空無一人。這是自7月10日凌晨尹錫悅被拘留后,他第二次缺席法庭審判。代替他出現的律師團隊,拋出了一個引發廣泛關注的解釋:尹錫悅的健康狀況已急劇惡化。律師聲稱,這位前總統長期依賴糖尿病和高血壓藥物,被拘后體力嚴重透支,出現了劇烈眩暈等癥狀,虛弱到“連樓梯都爬不動”,根本無法承受長時間庭審的煎熬。健康,這個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因素,瞬間成為這場政治審判的新焦點。
面對辯方拋出的健康危機論,法庭并未輕易采信。法官明確要求:如果健康問題屬實,必須提交詳實的醫療證明作為支撐。法院的態度透露出對司法程序嚴肅性的堅持——健康困境不能成為規避審判的萬能借口。這一要求,立刻在尹錫悅的健康狀況與法律義務之間劃下了一道清晰的界限,迫使辯方必須拿出切實的證據而非空泛的言辭。法庭的強硬姿態,無疑給這場審判增添了新的張力。
尹錫悅(資料圖)
然而,尹錫悅的律師團隊并未止步于健康議題。他們迅速開辟了更具爆炸性的第二戰場——矛頭直指內亂特檢組存在的合法性本身。律師尖銳地指出,由檢方主導成立專門特檢組起訴前總統,“這在韓國司法史上史無前例”,嚴重侵犯了被告人獲得“公正審判”的憲法權利。他們甚至以此為由發出強硬聲明:除非特檢組退出此案,否則尹錫悅將拒絕出席后續庭審。這一指控瞬間將案件從具體事實層面,拔高至國家司法體系與憲法程序正義的宏大命題,將尹錫悅個人的法律困境,轉化為對韓國司法制度根基的拷問。
法院對這一挑戰的回應同樣強硬而清晰。法官明確指出,關于特檢組合法性的質疑,必須通過正式的法律途徑(如提出違憲審查)尋求解決,而非作為抵制庭審的擋箭牌。法院的核心指令始終未變——被告人尹錫悅必須親自出庭。法官敦促律師“務必說服”尹錫悅履行這一法律義務的言辭,既是對司法程序的捍衛,也隱含了對辯方策略可能拖延審判進程的深深警惕。司法權威不容挑戰的底線,在法庭的回應中清晰可見。
尹錫悅(資料圖)
與此同時,尹錫悅案的審理早已超越了法庭的圍墻,成為韓國社會撕裂的鮮明鏡像。公眾輿論呈現出冰火兩極的態勢。一部分民眾拍手稱快,認為“依法辦事是文明社會的基石”,高呼“尹錫悅~牢底坐穿”甚至要求“無期徒刑甚至是死刑”,這代表了社會對追究前總統責任的強烈呼聲和對法治精神的擁護。而另一極的聲音則充滿了尖銳的嘲諷和深刻的懷疑,質疑其健康危機的真實性,有人諷刺“往他身上扔條蛇,一窩馬蜂或者幾只洋辣子估計跑得比誰都快”,調侃“可以坐電梯”、“給他把吉他能唱歌”,直指其策略的荒謬性。更有觀察者認為,渲染健康問題可能是為未來可能的“特赦”鋪設輿論臺階。這場席卷全民的輿論喧囂,為原本就復雜的案件蒙上了更濃厚的政治色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