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班亞馬的休賽期一直不缺話題,這次更是直接把“卷帶到了中國少林寺,不是簡單的打卡拍照,而是每天上千次踢腿、跳躍、拉伸,甚至體驗武僧生活,這事一出來,球迷里立馬炸開鍋,有人說他是在作秀,也有人覺得這是狀元級天才的自我突破,問題來了,NBA球員休賽期都在躲傷病、練投籃,為什么文班亞馬非要去寺廟里折騰自己,難道他不怕傷上加傷,還是說這背后另有深意。
說實話,文班亞馬這波操作還真有點讓人猝不及防,畢竟前陣子他才因為肩部血栓缺陣,按理說最應該養生靜養,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轉頭就扎進了少林寺的武僧訓練營,按照他自己對法國媒體《隊報》的說法,這趟少林之旅可不是鬧著玩,什么佛教修行、功夫訓練一起上,動作全是沒見過的,肌肉用法也跟平時完全不同,每天練到極限,自己都說遇到了“人生最嚴重的肌肉酸痛,這要是換成聯盟里別的年輕球星,估計早被噴上天了。
有人會問,這種訓練到底對打籃球有沒有用,感性地說,少林功夫那套踢腿、跳躍、拉伸,確實能鍛煉一些平時用不上的肌群,對身體的掌控感和柔韌性肯定是加分項,尤其是像文班亞馬這種高大但協調性極強的球員,身體極限一上來,場上動作流暢度也有提升的可能,別忘了,籃球不是單靠天賦和技術,更要靠身體協調、核心力量,少林那一套看著苦,其實跟籃球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ESPN也直接點名,這次挑戰自我,提升了他的精神專注力,甚至對“身體姿勢和活動范圍的理解更深一步,說白了,文班亞馬就是拿自己當實驗田,看看傳統東方訓練法能不能破解美式籃球的“怪物成長曲線。
但話說回來,這套訓練也不是一點風險都沒有,首先,NBA賽季漫長、對抗激烈,球員身體負荷早已拉滿,休賽期本該是調養生息的時間,文班亞馬卻選擇高強度體能消耗,一旦恢復和調整不到位,很容易出現二次傷病,尤其是像他這樣剛從血栓康復不久的球員,風險系數說低那是騙自己,搞不好肌肉損傷、慢性勞損說來就來,這也是不少球迷和專家質疑的點——狀元就該穩著點,不用全世界都去試一遍。
當然,文班亞馬這個人偏偏就不是“按部就班的那種模板,從他進聯盟開始,打法、身材、思路都和傳統中鋒拉開了差距,這次少林寺修煉也算是另一種“叛逆,想法很直接,就是要在身體和精神兩端突破極限,甚至可以說,這是他自己在給未來的職業生涯找一條新路,畢竟,21歲的天才,最怕的不是不夠強,而是不夠新鮮,不敢冒險,文班亞馬敢于嘗試,這本身就是他和同齡人最大的不同。
數據不會說謊,上賽季場均24.3分、11籃板、3.8蓋帽、3.7助攻,這樣的表現放在歷史新秀里幾乎是“頂配,但別忘了,他的比賽風格決定了受傷風險一直高懸頭頂,如何在保持驚艷表現的同時延長巔峰期,是他團隊要反復思考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他會主動尋求“另類訓練,希望身體和精神都能抗住NBA的魔鬼節奏,至于效果到底有多神奇,恐怕還得等新賽季開打才能見分曉。
有意思的是,文班亞馬的這波“少林修煉其實也在球迷圈引發了不小的輿論分歧,有人點贊他敢于挑戰、不斷自我加碼,也有人覺得這就是“擺爛前的噱頭,畢竟籃球不是武俠片,肌肉酸痛不等于球場統治力,甚至有網友調侃:“你練成金鐘罩也防不住恩比德的對位,但這種熱議其實從側面反映出,文班亞馬已經成了聯盟最受關注的超新星之一,他的一舉一動都自帶流量和爭議,這種影響力,放眼現役新秀里幾乎找不到第二個。
再說回少林寺,歷史上NBA球員玩“跨界的不在少數,奧尼爾練過摔跤,科比鉆研過太極拳,但像文班亞馬這樣全情投入、身體力行的還真不多見,這種主動“自找苦吃,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抗慣性思維的一種嘗試,他不愿意被模板化,不愿意只做“高個投籃怪,而是想在身體極限、精神極限上都找到自己的天花板,說到底,這還是那個老話題——狀元的世界觀,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所以總結一句,文班亞馬的少林寺修煉,是勇氣也是冒險,是自我挑戰也是另類試錯,這事成了,可能就開創了一條新的人體極限路線,輸了也沒什么好噴,畢竟年輕人敢于突破,總比得過且過強,等到新賽季他帶著功夫buff回到賽場,球迷們也許會有新一輪的見證,不管你怎么看,這樣的狀元,注定不會無聊,未來也一定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