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的消息傳遍中國大地,鞭炮聲還沒散盡,重慶城里的空氣卻依舊緊繃。蔣介石的電報一封封發(fā)到延安,字里行間滿是 “和平建國” 的熱忱,邀請毛主席到重慶共商國是。可明眼人都看得出,這熱忱背后藏著的,是國民黨擺下的鴻門宴。
那會兒,國民黨的部隊大多縮在西南,手里握著美式裝備,正偷偷往前線運兵。蔣介石心里的算盤打得精:要是毛主席不來,就說共產(chǎn)黨不愿和平;要是來了,就借著談判的幌子,把共產(chǎn)黨的兵力和地盤削掉大半。他讓報紙電臺天天喊著 “和平”,把輿論造得足足的,就等著看毛主席接招。
共產(chǎn)黨里不少人捏著把汗。大家都知道蔣介石的性子,當年對蘇區(qū)的圍剿狠得下心,這會兒哪會真心談和平?有人勸毛主席:“這分明是圈套,去了怕是兇多吉少。” 毛主席卻點著煙說:“老百姓盼和平盼了八年,咱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真要打起來,也得讓天下人看清誰是真心,誰是假意。”8 月 28 日,毛主席帶著周恩來等人登上了飛往重慶的飛機,機場上的記者閃光燈亮成一片,可誰都猜不透這步棋的深淺。
談判桌上的較量比預(yù)想的更棘手。國民黨代表一上來就擺架子,說共產(chǎn)黨的軍隊得裁掉九成,解放區(qū)的政權(quán)也得交出來。毛主席讓周恩來回應(yīng):“我們有 120 萬兵,19 個解放區(qū),都是從鬼子手里拼出來的。保留 48 個師,不算多吧?” 對方卻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說最多給 12 個整編師,還說解放區(qū)的人事權(quán)得由國民黨派官員接管。
一來二去談了四十多天,僵局總也破不了。蔣介石急了,在一次私下會談里,他帶著點施舍的口氣對毛主席說:“潤之啊,依我看,你不如當個省長。地方上的事,你拿手。”
這話里的門道深著呢。蔣介石是想把共產(chǎn)黨圈在一個角落里,成個地方勢力,再也沒法跟他爭天下。毛主席聽了,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臉上帶著笑反問:“不知是哪位省長的杰作呢?”
這一問把蔣介石問得一愣。他本來是想指定個偏遠省份,比如新疆或者青海,可毛主席沒接他的話茬,反倒問 “哪位省長”,明著是說不知道指誰,暗地里是在說:你這主意,怕不是哪個沒見識的省長瞎出的吧?言外之意,共產(chǎn)黨要的是全國人民的解放,不是一個省的地盤。這回答既沒硬頂,傷了和氣,又把對方的小算盤給點破了,綿里藏著針。
旁邊的周恩來跟著笑了笑,接過話頭:“委員長,我們不是要爭個一官半職。解放區(qū)的百姓認我們,是因為我們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要是為了做官,當初也不用爬雪山過草地了。” 幾句話說得在場的人都點頭,連國民黨那邊的幾個代表也覺得有理。
其實那會兒,雙方在軍隊編制上已經(jīng)吵了好幾天。共產(chǎn)黨說保留 48 個師,國民黨咬死了只給 12 個。毛主席知道,蔣介石是想借裁軍削弱共產(chǎn)黨,可真要把槍交出去,怕是連當個省長的機會都保不住。就像陜北老鄉(xiāng)常說的:“手里沒家伙,說話沒人聽。” 所以在談判桌上,共產(chǎn)黨一邊讓步,說可以減到 20 個師,一邊把底線守得死死的:軍隊和解放區(qū)的人事權(quán),絕不能讓。
重慶城里的談判從夏天談到秋天,桂圓別墅的燈常常亮到后半夜。毛主席白天跟國民黨代表周旋,晚上就找進步記者和民主人士聊天,說:“和平不是喊出來的,得靠大家一起爭。” 有回碰到《大公報》的記者,對方問他怕不怕蔣介石翻臉,毛主席指著窗外的黃葛樹說:“你看這樹,根扎得深,臺風(fēng)來了也吹不倒。我們的根在老百姓心里,怕什么?”
后來簽《雙十協(xié)定》的時候,蔣介石沒再提省長的事,可暗地里調(diào)兵的動作沒停。10 月份協(xié)定剛簽,國民黨軍隊就開始往華北運,閻錫山的部隊還打了上黨戰(zhàn)役。毛主席早就料到這一步,臨走前對重慶的同志說:“筆墨官司打完了,該準備真刀真槍了。但和平的旗子,咱們還得舉著。”
果不其然,沒過半年,蔣介石就撕了協(xié)定,全面內(nèi)戰(zhàn)打了起來。可他沒想到,當初想把共產(chǎn)黨困在一個省里的算計,反倒讓更多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解放區(qū)的農(nóng)民推著小車支援前線,學(xué)生和工人在國統(tǒng)區(qū)罷課罷工,連不少國民黨的軍官都偷偷往共產(chǎn)黨這邊跑。就像毛主席在重慶時說的:“民心這東西,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那年冬天,毛主席回延安的時候,延安百姓到機場迎接,有人問起重慶的事,他笑著說:“蔣介石想給我們個小籠子,我們偏要給他開扇窗,讓大家看看籠子外面的世界。”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四年之后,新中國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說 “人民當家作主”,這大概就是對當年那個 “省長” 提議最有力的回答 —— 共產(chǎn)黨要的,從來不是一省一市的權(quán)力,而是整個中國的光明。
重慶談判那四十三天,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思。蔣介石想的是 “一個政黨,一個領(lǐng)袖”,毛主席想的是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那句 “哪省省長” 的反問,看著輕描淡寫,其實藏著共產(chǎn)黨人的底氣:我們不是為做官而來,是為天下百姓而來。這或許就是歷史的公道 ——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記在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