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州委宣傳部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新街鄉平均海拔2800米,當地依托陸切村高標準露天育苗基地,構建起集約化蔬菜生產供應鏈體系,該體系涵蓋標準化穴盤育苗-移栽-采收-倉儲-銷售全流程。有效破解了當地溫室建造標準低、基地規模小、產銷組織化弱、綜合效益低的發展瓶頸,推動蔬菜品種結構優化與科技含量提升。
項目建成投產后,單個育苗棚一次可培育各類蔬菜苗株50余萬株,十個棚便能產出500萬株秧苗,足夠滿足770畝土地的種植需求。憑借夏季涼爽、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獨特氣候優勢,可進行二茬作物種植,年育苗量可高達1260余萬株。不僅縮短了蔬菜生長周期,還顯著提高了產量,成熟的科學技術更是為蔬菜成活率提供了堅實保障。培育好的健壯秧苗,通過高效物流迅速運往種植田間,隨后開展人工移栽,并借助水肥一體化灌溉等精準田間管理技術,為蔬菜生長保駕護航。
當蔬菜迎來最佳成熟期,采收現場一片繁忙,帶動陸切村以及周邊村群眾務工共計1400余人,助力當地實現就業增收約900萬元。采收后的蔬菜經過嚴格分級、包裝等采后處理,被送入新街鄉魚山村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的轉運庫房,這座溫濕度可控的現代化庫房,是整個供應鏈體系靈活應對市場的關鍵。這里的創新倉儲策略通過“低溫保鮮搶占高價期+脫水冷藏錯峰銷售”模式,通過精準調控溫濕度及氣體成分,確保新鮮品質,快速搶占高價銷售時機。
如今,蒜苗、紅筍等高原夏菜標準化千畝種植基地已建成投用,成功實現從傳統農耕向規模化、組織化現代農業生產的華麗轉型。通過集約化蔬菜供應鏈體系的構建,新街鄉不僅讓土地煥發新生機,更讓當地農戶搭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從育苗時的技術賦能,到種植中的就業增收,再到銷售端的風險共擔,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成為農民致富的支點。未來,新街鄉將繼續以產業振興為引擎,深化供應鏈體系的精細化運營,探索農旅融合、精深加工等多元路徑,讓高原夏菜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