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名稱:齊白石 己丑(1949年)作 九余圖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創作年代:己丑(1949年)作
尺寸:67×34cm
材質:水墨紙本
形制:立軸
題識 :九余圖。午樵仁弟屬。八十九歲白石畫。己丑。
鈐印: 木人、借山翁
出版:
1.《南洋華園藏畫》,圖編18,保利藝術博物館,2013年版。
2.《齊白石作品集》,第284-285頁,榮寶齋出版社,2014年版。
3.《懷瑾握瑜—齊白石精品集》,第142-143頁,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5年版。
描述:
上 款 “午樵仁弟”即夏午樵(1904-1996),字蔭清,號午樵(五橋),河北廊坊人。在上世紀中晚期北京書畫界以“昆吾切玉,鐵面向人”著稱,深得啟功、李苦禪、蕭芳、陳半丁、齊白石、王雪濤、梁雁愚、陳漱石、王鶴等書畫名家敬重。青年時期曾經任教教書,后在北京供應局供職,解放后在北京宮燈廠上班。是榮寶齋,王府井工藝美術服務部的座上賓。
“九余”或即“九如”一詞出自《詩經·小雅》中《天保》六章,“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皋,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由于詩中連用九個“如”字,“如”有順遂如意之意,后人便將“天保九如”聯用,成為祝壽之詞,即祝頌福壽綿延不絕。齊白石常畫《九余圖》,如、余、魚諧音,齊白石畫魚時常畫九條魚,意即祝福天保九如,福壽綿延的意思。
▲齊白石 己丑(1949年)作 九余圖 立軸(局部)
魚蝦蛙蟹等水族是白石老人最擅長并喜愛的題材之一。齊白石畫魚,比畫蝦蟹更寫意化,因為魚的形象比蝦蟹好把握,適合簡筆、粗筆。而且,魚與人的關系密切,可借喻的因素更多。此圖繪九條游魚,以鯉魚為最,借九魚取諧音“九如”之意。畫中九條游魚皆以水墨而成,構圖甚為簡單,但由于處理的大小不一,濃淡有別,聚散有致,因此不僅無單調之弊,反而使畫面愈顯空靈生動。圖中若干小魚,雖至淡之墨至細之處,亦能中鋒用筆,使其沉著入紙,可見白石老人用筆甚為謹慎;至于較大游魚,則中側并用,濃淡相濟,務使處處見筆,此種功力,尤顯大家風范。
▲齊白石 己丑(1949年)作 九余圖 立軸(局部)
白石老人畫魚不畫水,而是借助于魚的游動虛擬出水的感覺。《九如圖》畫了大小九條魚,沒有一筆畫水,仍生動了描繪了魚的漂浮、游動、下鉆、轉彎等形態。白石老人畫魚,常常不著色,也不追求細節的逼似,不畫發光的魚鱗、圓滾滾的體積感,以及眼、嘴、腮的具體形狀。往往是畫得越具體真似,就愈失去水墨藝術的高雅感,愈難以得到超越世俗的藝術享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