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距離臺灣島近在咫尺的島嶼修建避難所,并且還部署了防空導彈,要知道日本在臺灣周邊控制的島嶼,不僅是其在臺灣周圍海域進行監測的重要支點,更是美國所謂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日本突然加強對臺灣周圍的戰略部署,究竟有何目的?這一部署又將產生什么嚴重后果?
臺灣島周圍的地緣局勢
臺灣省地處我國大陸東南側,與福建之間隔臺灣海峽相望,其主體臺灣島北連東海,南與菲律賓隔巴士海峽,西南可深入南海,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一大島。
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周圍局勢卻十分復雜。臺灣島東側是日本控制下的琉球群島,琉球群島成弧狀橫亙在日本九州與我國臺灣島之間,自東北向西南綿延1000多公里,是東海與菲律賓海的天然分界線,陸地面積約3611.08平方千米,主要由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琉球諸島、大東諸島以及先島諸島五部分組成。自1972年,美國將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后,這一群島也成為其在臺灣島附近活動的關鍵支點,其中位于最南側的先島諸島,主要由宮古列島和八重山列島組成,其東部扼控宮古海峽,這一海峽是連接東海與菲律賓海的重要水道,更是我國海軍進出太平洋的關鍵通道之一,具有“鎖鑰”地位。西側的八重山列島則是日本管轄最南端的群島,群島中的與那國島向西距離我國臺灣省南方澳僅有110公里,向北距離釣魚島也只需150公里,日本通過在此部署雷達、導彈、戰機,可形成對臺灣島以及釣魚島的監控和戰略威懾。
同時,琉球群島還是美國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島鏈將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等島嶼整合共同構成了一道隔絕在西太平洋與亞洲大陸之間的封鎖線,意圖對中國形成圍堵和威懾之勢。尤其是琉球群島因毗鄰臺灣,又靠近南海,因此也被美國視為干涉周圍事務的跳板,對于美國來說,通過與日本進行防務合作,支持日本在此進行戰略部署,可加強對先島諸島等島嶼及周邊海域的戰略存在,可對中國海軍在東海、南海以及西太平洋的活動進行限制,從而起到壓縮中國遠洋軍事活動空間的目的。美日在先島諸島等周圍島嶼的戰略部署和行動,也導致臺灣周圍地緣局勢更加復雜。
日本在臺灣周邊進行戰略部署的目的與后果
據臺媒報道稱,日本在臺灣周邊率先啟動建設避難所的便是先島諸島,按照其規劃,首座設施預計將在2027年底完成,其作用是為了在發生緊急狀況時,能夠優先撤離先島諸島上約12萬居民。并且,日本還在靠近臺灣的與那國島進行了防空導彈系統和岸對艦導彈系統部署。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其目的是為了配合所謂“周邊安全環境” 的針對性部署,試圖增強防御能力。同時,也可配合美國所謂印太戰略,強化其島鏈封鎖。
而日本的這一部署,也將給地緣局勢構成負面影響。日本對與那國島進行軍事強化,本質上將這一地區推向了“前沿對峙點”。通過在與那國島部署導彈系統、雷達站和電子監聽設施,可近距離監控臺灣島、臺灣海峽以及釣魚島周邊動態,一旦發生突發狀況,這些部署可配合美日的軍事力量,從而對我國形成干擾。
并且與那國島西南距離巴士海峽也只有350公里左右,巴士海峽連接南海北部海域與菲律賓海,平均寬度約185公里,這里是我國海空軍進入西太平洋的關鍵通道之一,被視為是中國突破第一島鏈封鎖的重要節點,從臺灣島南部穿行巴士海峽,可兼顧我國南海北部以及東南沿海的軍事行動需求。日本在與那國島部署防空導彈系統等設施,可以聯動東側沖繩島上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對巴士海峽進行限制,很可能進一步壓縮中國正常的海空活動空間,對中國沿海地區構成潛在威脅。
不過,中國在東海、南海海域的戰略部署顯然要更勝一籌,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已經能夠穿透第一島鏈,覆蓋第二島鏈的關島,構建多層次防空反導體系,我國正在一步步打破圍堵,確保中國海空軍力量進出西太平洋戰略通道暢通,沿海等重要目標更是不受戰略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