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7日,原本應該是個普通的新聞日,卻因為一條社交媒體動態讓中國乒乓球圈炸了鍋,孫穎莎主管教練邱貽可正面回應網絡暴力,坦言自己和隊員、家人都受到了極大傷害,消息一出,輿論場迅速分化,有人力挺教練組不易,有人繼續“點贊回懟,一時間,“邱貽可被網暴成了圈內熱搜級話題,問題來了,19冠教頭,怎么說被說到“擺爛了呢。
先回顧一下背景,WTT美國大滿貫剛剛落下帷幕,孫穎莎1-3不敵隊友陳熠,無緣女單八強,女雙決賽又2-3輸給了王藝迪/蒯曼,這成績放在世界任何一支隊伍,哪怕是頂級豪門,都是頂流水平,但在中國乒乓球隊,尤其是頂尖主力的身上,輿論標準向來不一樣,勝慣了,稍有閃失就容易被無限放大,然后就是熟悉的流程,批評、建議、甚至“對噴,球迷和“懂球帝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輿論拉鋸戰。
邱貽可的公開回應,其實已經算得上克制,數據掰開揉碎給你看:2022年2月上任孫穎莎主管教練,到今年7月,莎莎單打19冠、雙打16冠、團體7冠,世界排名第一163周,連續156周女單第一,這種級別的統治力,擱歷史上也是鳳毛麟角,照理說主教練出了成績,數據這么硬,怎么會被“對噴到要發長文回應呢,連他自己都說,“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態度其實很明白,歡迎理性討論,但情緒宣泄、無端謾罵和惡意帶節奏,誰都難受。
但問題就在于,體育成績和輿論風向,永遠是兩碼事,競技體育沒有常勝將軍,尤其乒乓球這種“內卷極致的項目,稍有波動就會被放大,尤其是孫穎莎這樣的領軍人物,球迷期待值太高,哪怕只是“一輪游,外界的失落和質疑都會呈幾何級數爆發,誰還記得莎莎剛出道時,“小魔王人設立起來,多少人追著點贊,如今遇到瓶頸,質疑聲一下子就翻篇了,競技體育的“流量共振就是這么現實。
其實從戰術角度說,這次輸球沒啥好遮掩的,孫穎莎狀態下滑不是一天兩天,陳熠這批新銳本來就沖勁十足,女雙輸王藝迪/蒯曼,更多是對手臨場發揮好,頂級隊內對決,輸贏真的就一兩分的事,這也是國乒高水平自殘式內戰的常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頂尖運動員的持續統治,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成績穩定才是最大奇跡。
但網絡環境變了,社交平臺讓情緒更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帶節奏這套操作,統一話術、批量控評、刷屏謾罵,已經成了體育輿論的新常態,這次邱貽可說得很直白,自己和家人、隊員都被不實言論傷害,這在以前主流媒體時代,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球迷不滿可以理解,但對噴、辱罵、造謠,說到底是用鍵盤發泄情緒,真要讓一線教練天天盯著“罵聲調整訓練思路,那國乒還怎么保持統治力。
說到底,職業體育是靠硬實力說話的,邱貽可的數據放在這,孫穎莎還在世界第一,成績沒“擺爛,教練組也沒“摸魚,但輿論場就是這么割裂,理性的聲音很容易被情緒淹沒,理智球迷都明白,運動員和教練組的付出不是靠一場比賽的輸贏就能否定,競技狀態有起伏,環境變化也會帶來波動,哪有常勝將軍,連馬龍、張繼科巔峰時候都有過“翻車時刻,這些年國乒輸球的次數,比球迷的吐槽還稀有。
當然,批評和建議是進步的動力,但要有起碼的邊界感,理性討論和情緒宣泄之間,差的不是一句“你行你上,而是對職業體育的基本尊重,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輿論環境變差,最終受傷的還是運動員和教練組,大家都想看國乒“永遠的王者,但真正的王者是能在壓力下繼續突破,不是被鍵盤俠“對噴到崩潰。
所以,這次風波其實也是一次提醒,職業體育需要理性輿論環境護航,球迷可以質疑、可以分析,但別讓情緒主導了理智,別把教練和隊員推向網絡暴力的對立面,畢竟冠軍背后是無數天的苦練和犧牲,說白了,誰都不想在風口浪尖上“擺爛,也沒人有義務承受無底線的謾罵,理性看球、理智發言,才是對國乒最好的支持。
最后一句,別忘了,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球迷的初心和理性,是所有冠軍誕生的土壤,孫穎莎、邱貽可和國乒,都值得更好的競技環境和輿論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