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玲確認代表澳門征戰今年全運會,消息一出,球迷圈立馬炸開了鍋——一個剛剛在WTT美國大滿貫封后、狀態回彈的前世界第一,時隔多年復出,不再穿中國隊戰袍,卻要以澳門隊身份再闖全運,這背后有故事,有爭議,也有看點,話題度直接拉滿,球迷們是又驚又期待,甚至不少人都在社交平臺對噴起來,到底是“抱大腿還是“新生?答案恐怕沒那么簡單
說起來,朱雨玲的職業生涯真是跌宕起伏,巔峰時做過世界女單第一,世青賽最年輕女單冠軍,混雙還跟樊振東在2017年全運會拿過銅牌,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榮譽,誰也抹不掉,但現實就是殘酷,早年在大好年華突遇癌癥,被迫離開賽場,誰會想到她能在30歲這個年紀卷土重來,而且一回來就是大滿貫級別的冠軍,說是奇跡,多少也有點宿命的意味,畢竟朱雨玲的打法一直強調節奏和變化,抗壓能力也強,這次復出能立刻沖到決賽并逆轉王曼昱、申裕斌、伊藤美誠、陳熠這些當紅炸子雞,誰說不是頂級球員的底蘊在起作用
問題來了,朱雨玲這次代表澳門出戰,全運會到底能打出怎樣的成績,這事其實比表面看起來要復雜得多,一方面,她現在世界排名已經清零,憑外卡才拿到參賽資格,等于說是靠實力硬闖回來的,但另一方面,澳門隊本身整體實力有限,能不能像以前在國乒那樣有保障,隊友、教練團隊、備戰條件各方面,都是未知數,再加上朱雨玲本身還要兼任教練和隊員雙重身份,這種“掛帥出征的劇情,別的不說,壓力肯定是巨大
再說說輿論層面,支持和質疑的聲音都不少,有人點贊,說朱雨玲這波屬于“人生開掛,職業、學術、商界多線開花,妥妥的勵志模板,也有人覺得她轉戰澳門有點“擺爛嫌疑,是不是因為回國乒無望只能另辟蹊徑,這種聲音在網絡上其實不算少,甚至還有人質疑澳門隊是不是在“引援搞大新聞,但站在懂球人的角度看,朱雨玲這一步其實挺現實——如今國乒新老交替那么激烈,30歲還想爭主力位置,難度堪比登天,既然如此,換個身份繼續熱愛,不丟人,反倒多了幾分坦率和正能量
說回賽場,今年WTT美國大滿貫,朱雨玲一路過關斬將,連贏四位頂級對手,尤其是決賽和陳熠的六局苦戰,場面一度膠著,關鍵分的處理看得出經驗和心態都比一般選手高出一截,賽后她還主動請全場給陳熠鼓掌,說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場上場下的氣度,也算是老將的獨特魅力,回想她巔峰期和樊振東的混雙組合,那個“朱樊配一度被認為是國乒未來的混雙希望,如今樊振東已經成了超級全滿貫,朱雨玲則用另一種方式續寫自己的故事,兩人的軌跡再次分叉,多少有點時光錯位感
但冷靜拆局,朱雨玲這次全運會之旅,難度其實一點都不低,首先是體能和恢復,30歲的年齡加上曾經的大病,能不能應付密集賽程,體能和對抗能力肯定是硬門檻,再有就是澳門隊整體實力和資源配套,和國乒那種頂級團隊肯定沒法比,很多準備工作都得她自己親自操刀,甚至還要帶年輕隊友,難度直接拉滿,最后一點,外界關注度空前,稍有閃失就是輿論狂潮,壓力和動力并存,真不是“躺贏那么簡單
當然,也不能忽略朱雨玲場外的多重身份,天津大學副教授、電子科大博士、科技公司高管,這些頭銜放在任何一個運動員身上都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但她偏偏就是全都拿下了,從世界冠軍到高校教授再到企業高管,這種“斜杠青年人設本來就很有話題度,也讓她的復出之路多了不少社會意義,很多球迷說朱雨玲現在已經是“人生贏家,但她自己卻說希望“做自己人生的主人,這種心態和氣場,確實跟一般運動員不太一樣
此情此景,你說巧不巧,2017年全運會拿混雙銅牌的時候,沒人會想到8年后朱雨玲會以澳門隊身份再沖全運,同期的樊振東已經成為國乒帶頭大哥,而她則選擇了另一條路,這種分道揚鑣、各自精彩的故事,正好映射了中國乒壇的多元和包容,也讓全運會多了幾分看點和懸念
最后說一句,朱雨玲能不能帶澳門隊在全運會再創歷史,誰也不敢打包票,畢竟競技體育就是這樣,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她的復出本身就已經點燃了不少人的熱情,也讓那些還在為夢想堅持的人多了一份信心,真正的較量永遠在下一場比賽,不管結果如何,她已經贏得了屬于自己的人生掌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