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問:“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腿麻得像過電,怎么治好?”
在中醫眼中,這類疼痛多半是“痰瘀堵住了經絡”,如果能通開瘀堵、修復筋膜,癥狀自然就會緩解。
腰椎間盤突出在中醫理論中屬于"腰痛"、"痹證"范疇,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風寒濕邪侵襲或跌撲閃挫導致經絡痹阻、氣血瘀滯而發病。其主要病機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
古人云,勞其筋骨老易治,養尊處優者難醫。我沒看,現在年輕人,懶懶散散的,有的坐絕不站,能躺著絕不坐,東倒西歪的。其不知,久坐動少,經絡閉塞,傷筋傷骨。而這些問題在中醫看來都是淤血聚集,經絡閉塞,“督脈”不通所致。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督脈位于人體的背部,背為陽,而這個“督”又有“總督”的意思,是統領一身陽氣的一條經脈。因此,督脈又有“陽脈之海”的說法。
督脈,是全身陽氣聚集和運行的通道,而陽氣的根就在于腎。如今腎精不足,陽氣虧虛,督脈不通,不通則痛。
瘀血內生,氣不通則麻,血不通則木,氣血瘀滯,就酸麻脹痛,自然就腰腿乏力、走不遠路、跛行。
針對這類問題,中醫有一個古方——通督活血湯。
組成:黃芪18克、當歸9克、丹參18克、杜仲9克、沒藥9克、地龍9克、蘇木9克、澤蘭葉9克、狗脊12克、鹿角片18克。
這個方子基本分兩步走,第一步,活血化瘀,通督脈;第二步就是,補肝腎,強筋骨,壯腰膝。
方中地龍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止疼痛,這味藥能引藥入經,可以帶著其他藥物直接來到體內瘀血堵滯的部位。
丹參、沒藥、蘇木、澤蘭活血化瘀,止疼痛。以上這些藥物都屬于活血化瘀的藥物,而活血藥會耗傷氣血,所以再用黃芪、當歸補氣生血。
當氣血足了,氣血的運行也會變得更加順暢,筋骨也能得到濡養,就不會再出現疼痛、麻木的問題。
醫案
患者男,45歲。
主訴:由于長期伏案工作,3個月前搬重物后出現腰部酸痛,逐漸發展為右下肢后側放射痛,至小腿外側及足背麻木。近1周因加班勞累癥狀加重,夜間痛甚,翻身困難,行走時需扶腰跛行。
診斷:腰椎生理曲度變直,L4/L5、L5/S1棘突間及右側椎旁壓痛(+);舌質暗紅,邊有瘀斑,苔白膩,脈弦澀。
辨證:肝腎虧虛兼氣滯血瘀型腰痛,伴有寒濕痹阻。
處方:獨活15g、桑寄生30g、杜仲15g、續斷15g、當歸12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紅花10g、牛膝15g、地龍10g、桂枝10g、茯苓15g 、澤瀉12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14天。
二診:服藥7劑后,腰痛減輕,夜間可安睡,右下肢放射痛范圍縮小至膝部以下;復診時原方加黃芪20g增強補氣行血之力,再服7劑,下肢麻木明顯改善;
3個月后復查,癥狀未復發,工作生活恢復正常。
中藥調理貴在堅持,只要對癥下藥,辨證施治,才能讓腰椎一天比一天更輕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