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冒出個新鮮事兒,醫學生們開始刷屏曬自己的“學歷軌跡地圖”了——從重點高中到名牌醫科大學,再到規培醫院、專培基地,一站站標得清清楚楚。
這陣仗看著眼熟吧?前兩年北京學生曬“海淀教育路線”就這么玩過,只不過這回醫生們不為顯擺,純屬被逼無奈自證清白!為啥鬧到這地步?
因為協和醫院也隱約有了塌方的趨勢,3天內,28名患者要求換診,醫患關系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協和也塌了”,患者大量換診:教學有問題,高考分數成硬傷!
協和醫院醫生吐槽:三天被28個患者要求換診,換診率飆到往年的三倍。科室急得在電子屏滾字幕:“本院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98%”,可患者照樣不買賬。
醫生們只好曬高考分數、亮學歷老底,清一色680分以上的重點高中起步,本碩博連讀加規培,專培醫院名頭響當當。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訴患者:“我不是速成班出來的!”更絕的是網上冒出個掛號新標準:“高考700分以下的醫生不看!”
這話聽起來荒唐,可放在當下這信任崩盤的環境里,患者覺得高考分數至少做不了假,總比撞上“水博士”強。
那為什么協和的醫生,也遭遇了信任危機呢?很簡單。協和醫學院搞的那個“4+4”培養模式,也就是非醫學本科讀四年醫學課程拿臨床博士。
這套路本意是學國外培養復合型人才,可國內配套沒跟上,實操中漏洞百出:有些學生臨床實操時間被壓縮到不足傳統醫學生的一半,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比五年制本科還低兩成,患者一聽“四年速成博士”,心里直打鼓,就不得不篩選醫生的高考分數。
高考崇拜蔓延到職場?
大家還記得浙大新校長上任的時候,因為第一學歷被噴“不夠格”嗎?哪怕是清北博士,招聘時照樣卡在“二本出身”這一關。
大家為啥死磕高考分數?說白了就是社會上的捷徑貓膩太多,普通人只信這場最嚴監考的考試。所以醫生們不得不曬高考分自保。
但這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是醫學教育體系出了信任危機。畢竟誰也不敢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個速成班出來的醫生。
國家發布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指南》其實卡得很嚴:想通過認證,執業醫考三年平均通過率得超70%,臨床教學必須占全程三分之一以上。
但協和“4+4”這類特殊渠道,監管沒同步跟上。雖然文件里明明強調要“嚴控醫學教育質量”,2025年目標包括優化結構、提升交叉學科培養,但執行中某些名校搞“創新”走了形。
更矛盾的是,國家一邊縮本科臨床招生,一邊又擴招兒科、麻醉等緊缺專業研究生,政策信號混亂讓患者更犯嘀咕。
重建信任光靠曬分沒用,關鍵得靠制度保障
現在同濟醫院這類頂尖醫院已經開始行動,專搞臨床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比操作、考帶教、模擬急救現場,逼著醫生把真本事亮出來。
國家認證新規也要求:認證結論六年有效期內,學校出任何重大變動——比如突然開個新專業或者招生暴增——必須立即報備復核,防止“注水學歷”混進醫療隊伍。
患者要的從來不是醫生高考多厲害,而是確信眼前這個人扎過足夠多的針、管過足夠多的病例、經得起標準化考核。醫學教育可以多元,但準入門檻和臨床能力標準必須統一。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