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道格拉斯A-26“入侵者”輕型轟炸機 采用模塊化設計概念傳奇機型》一文提到由于A-26后期改編號與馬丁B-26“掠奪者(Marauder)”發生混淆,那么今天就介紹一下后者。
馬丁B-26“掠奪者”中型轟炸機。
一提起B-26“掠奪者”,不能不說的就是它那令人不快的綽號“寡婦制造者”。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至少在早期這款轟炸機就是如此。設計工作始于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陸軍航空隊急需一款雙發快速中型轟炸機。由于需求非常迫切,就要求所有工作都要相當快。馬丁公司設計團隊于是采取了一個相當激進的設計:可以提高飛行速度的短機翼,粗壯的流線型機身,配備兩臺巨大的普惠R-2800“雙黃蜂”發動機。
B-26“掠奪者”轟炸機剖面圖。
B-26“掠奪者”載彈量大,飛行速度也比同級別的其他轟炸機更快,但是由于翼展短導致失速相當高,因此獲得了所有飛機最嫌棄的綽號。當然,后續型號在設計中進行了調整——更長的機翼、更多的裝甲、更強的自衛火力——在B-26退役時,“掠奪者”已經累計出動超過11萬架次,是二戰中損失率最低的盟軍轟炸機。
帶有“D-DAY”涂裝的B-26“掠奪者”轟炸了前線后方的公路和鐵路樞紐,以減緩納粹德軍增援部隊的行進速度。
但是,對于許多人而言,這個惡名流傳至今。如果您想了解B-26是如何從“死亡陷阱”變成值得尊敬的主力轟炸機的,那么必須了解它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錯,而在哪些方面出了大問題。
B-26“掠奪者”的起源
美國第12航空隊的一架馬丁B-26“掠奪者”轟炸完納粹德軍目標后返航,正在飛越法國南部。
1939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發布了39-640號招標方案,要求研制一款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部位于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馬丁公司參與了這一招標,并擊敗了道格拉斯、北美和斯蒂爾曼等主要競爭對手。
第9航空隊的一架馬丁B-26“掠奪者”,該機并沒有上漆,在機頭下方畫了一個夸張的鯊魚嘴。
馬丁公司的設計方案為179號,工程師佩頓·馬格魯德(Peyton Magruder)被任命為179號項目工程師。高速度顯然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對這款新型轟炸機的最重要參數,其他性能似乎都不那么重要。為了達到預期的性能,馬格魯德團隊決定采用65英尺(19.8米)的短翼展,并采用上單翼構型,從而獲得更大的機內空間以容納更多的航空炸彈。
第12航空隊的一架B-26“掠奪者”低空飛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鐵路站場,檢驗其他B-26的轟炸效果。
最初,為了得到更好的操控性,他們選擇了雙垂尾。然而,原型機的風洞測試結果表明,雙垂尾無法提供設計團隊希望的穩定性。最終,設計團隊決定采用單垂尾,這樣可以為機背炮塔提供更寬廣的射界。
B-26“掠奪者”配備兩臺普惠R-2800-5“雙黃蜂”渦輪增壓風冷星形發動機,單臺功率1850馬力。
注意B-26彈艙門折疊打開狀態,靠近機尾還有兩個打開的艙門,各伸出一挺大口徑機槍。
兩個彈艙采用串聯設計:前艙門打開時呈風琴式折疊狀,后艙門則為蚌殼狀打開。B-26“掠奪者”可以在前彈艙內掛載兩枚2000磅(907千克)航空炸彈,后彈艙可以掛載1800磅(816千克)航空炸彈,由于空間有限只限于小型航彈。不過,滿載狀態下飛行性能會顯著下降,所以后彈艙通常用于安裝油箱。
“寡婦制造者”
第386轟炸機大隊的兩架馬丁B-26“掠奪者”轟炸機飛越英國鄉村,它們正準備前往轟炸德國目標。
B-26轟炸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當第一批“掠奪者”裝備駐蘭利航空基地的第22轟炸機聯隊進行小規模測試,前起落架支柱的幾次故障被歸咎于設計缺陷。由于后勤問題,第一批“掠奪者”甚至沒有配備自衛機槍。測試期間,B-26裝載了與機槍重量相當的備件和工具箱。交付后,這些物品被移除,導致重心發生變化,增加了前起落架的負載,最終導致前起落架故障。
一架B-26“掠奪者”轟炸機飛越法國海岸,為海灘上的登陸艇提供掩護。
“掠奪者”主要的設計問題就是翼面積較小,導致著陸速度過高且失速速度偏低,這一問題在新飛行員中造成了恐慌。在佛羅里達州麥克迪爾航空基地,30天內發生了15起墜機事故,所以B-26機組給“掠奪者”起了幾個朗朗上口的綽號,如“馬丁屠夫”、“飛行棺材”、“巴爾的摩婊子”。而且還有13架“掠奪者”在坦帕灣迫降,讓“坦帕灣每日一摔”的黑色幽默不脛而走。
B-26“掠奪者”轟炸機群執行空襲任務時,空中炸開的高射炮彈濃煙清晰可見。
新飛行員中流傳的另一個謠言是“掠奪者”轟炸機無法單發飛行。為了終結這個謠言,美國陸軍航空隊邀請吉米·杜立特上校來到麥克迪爾機場,證明這是一個無聊的謠言。同時,美國陸軍航空隊還訓練了17名女子航空勤務飛行隊飛行員(WASP)駕駛“掠奪者”轟炸機。
一架英國皇家空軍B-26“掠奪者”轟炸機在科西嘉島附近擊落了一架納粹德國容克斯Ju 290運輸機。
關于如此多的墜機事故的一個解釋是,新飛行員在換裝性能先進的“掠奪者”轟炸機之前,一直在使用性能落后的比奇AT-9教練機進行基礎飛行訓練,而“掠奪者”轟炸機以高速性能著稱。看來,這款轟炸機的初期裝備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沒有一個能夠完全承擔起責任。
杜魯門參議員的怒火
馬丁B-26“掠奪者”轟炸機編隊正在飛往德占區目標。
1942年秋,格倫·L·馬丁被傳喚到參議院特別委員會,配合承包商濫用職權行為和“掠奪者”轟炸機墜毀事件的調查工作。會議在佛羅里達州埃文帕克轟炸靶場舉行,如同電影情節一樣,當委員會成員抵達時,迎接他們的是兩架仍在燃燒的“掠奪者”殘骸。
1944年4月,B-26“掠奪者”轟炸了歐洲某處的納粹德國目標。
當杜魯門參議員詢問格倫·L·馬丁B-26轟炸機的問題時,馬丁回答說機翼太短。杜魯門問他們為什么不修改設計,馬丁回答說,設計方案已經接近完成,而且他們已經簽訂了合同。杜魯門迅速回復馬丁,告知他合同將被取消,馬丁立刻改變了態度。1943年2月,B-26B“掠奪者”翼展增加了6英尺(1.8米),裝甲更厚,配備更強的自衛機槍,發動機得到了升級。
服役經歷
飛行機械師正在解除航空炸彈的保險。
B-26“掠奪者”轟炸機主要用于歐洲戰場,但是也在服役初期參加了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區的作戰行動。駐扎在弗吉尼亞州蘭利航空基地的第22轟炸機大隊部署到澳大利亞,并于1942年4月5日在拉包爾執行了首次作戰任務。
北非戰役期間,馬丁B-26“掠奪者”轟炸機進行六機編隊測試。
第38轟炸機大隊在俄亥俄州帕特森航空基地換裝B-26“掠奪者”轟炸機。第38轟炸機大隊的3架“掠奪者”和第22轟炸機大隊的2架“掠奪者”被派往中途島,為中途島戰役做準備。1942年6月4日,這些轟炸機對日本艦隊發動了魚雷攻擊。兩架“掠奪者”被擊落,兩架受損嚴重,最終報廢。
地勤人員為航空炸彈安裝尾翼之后,將其從彈藥拖車上卸下。
一架B-26投放魚雷之后,試圖返航時遭到日本戰斗機的追擊,由于距離日本“赤城”號航空母艦太近,戰斗機不得不暫停射擊,以免擊中己方航母。
從1942年6月起,第38轟炸大隊開始從新喀里多尼亞和斐濟起飛執行作戰任務。1943年,B-26開始逐步退出太平洋戰場,被B-25“米切爾”轟炸機取代。
一架B-26“掠奪者”左翼外側被炸斷。
1943年5月,B-26開始在歐洲第8航空隊第322轟炸機大隊服役。在第二次任務中,B-26轟炸一座發電站時遭遇嚴重損失,一個由11架“掠奪者”轟炸機組成的編隊被納粹德國空軍福克-沃爾夫Fw.190戰斗機全部擊落。這場災難過后,B-26被撤出并轉交給第9航空隊,為登陸法國做準備。
在法國戰役期間,“掠奪者”成功執行了中空轟炸任務,襲擊了橋梁、鐵路和V-1導彈發射場。
一架B-26“掠奪者”轟炸機在科西嘉島科索角附近擊落了一架梅塞施密特Me.323“巨無霸”轟炸機,取得了空戰勝利。
美國陸軍航空隊并非B-26轟炸機的唯一用戶。英國皇家空軍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52架“掠奪者”。英國皇家空軍充分利用“掠奪者”轟炸機,使用魚雷擊沉納粹德國的補給船,并在北非戰役期間擊落意大利和納粹德國的運輸機。來自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和自由法國的機組也駕駛B-26參加了戰斗。
炮艇機
B-26B轟炸機機身兩側加裝的大口徑機槍。
從第10批次開始,B-26“掠奪者”進行了改裝,增加了裝甲以更好地保護兩名飛行員。前部的6挺12.7×99mm機槍增加到12挺,以便“掠奪者”在俯沖時可以掃射地面目標。
在德國蒙塔鮑爾一家工廠外,照片左側的白色煙霧表明這架B-26低空掃射時擊中了納粹德軍陣地。
諾曼底戰役期間,“掠奪者”轟炸機在猶他海灘執行了低空轟炸和掃射任務,減少了盟軍登陸部隊的傷亡。
悄然退役
B-26“掠奪者”機背炮塔配備兩挺大口徑機槍。
二戰接近尾聲時,B-26“掠奪者”已經開始逐步退役。最后一次作戰任務是在1945年5月1日,B-26轟炸了奧萊龍島的納粹德國駐軍。
B-26“掠奪者”在納粹德國烏爾姆的一個鐵路調車場上空投下了兩枚2000磅炸彈。
B-26“掠奪者”共生產了5288架,飛行了超過11萬架次,投下了15萬噸炸彈,創造了二戰期間所有作戰飛機中最低的損耗率——不到0.5%。這對于一款以“寡婦制造者”聞名的飛機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表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