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劉娜
首發(fā)公眾號 | 娜么黑娜么美
前幾天,在新聞上看到相聲大師楊少華“上午高溫下剪彩,下午醫(yī)院里離世”的消息。
說的是:
天津一家小海鮮館開業(yè),坐在輪椅上的楊少華,高溫下被兒子推著去剪彩掙錢,結果回到家就身體不舒服,送到醫(yī)院搶救無效離世。
我看很多人譴責楊少華的兒子是吸血鬼,明明家里不差錢,還在這么熱的天讓94歲的老父親去營業(yè)掙錢,真是太不孝順。
這種譴責里,蘊含著“子女要以年邁父母的身體為重”的善意和悲憫。
但。
換個角度想:
如果一個人,不管是相聲大師,還是一介布衣,沒有惡疾折磨,沒有纏綿病榻,上午還在掙錢,下午突然離世,其實是一種福報。
多少人的晚年,是吃不完的藥,捱不盡的疼,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身不由己,以及毫無尊嚴地渾身插滿管子在醫(yī)院任人折騰的無能為力。
衰老和病患,對任何階層的人都是殘酷的。
不管你有幾個孩子,也不管你有多少存款,到生命的盡頭時都是一樣的絕望和疼痛。
一個人,要修下多少福德,才能過盡波瀾壯闊的一生后,在該走的時候干脆離開,溘然長逝,清爽利索。
伴隨父母老去,我也不再年輕,這些年我對“孝順”也有了更真切的體悟。
其中一個體悟就是:
不輕率地評判他人不孝順。
我們不是他人,沒有在他人的處境里日日夜夜擦屎刮尿地伺候過,痛哭流涕地崩潰過,精疲力盡地絕望過——沒有親證過,就沒有資格草率審判。
之前,我看過一個伺候老年癡呆父親的女兒。
她婆家在父母生活的鄰村,她已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女子,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顧,但兄弟姐妹都不管父親,她只能自己見縫插針地去照顧。
她這邊剛給父親洗完澡穿上干凈的衣服,那邊父親又尿了一褲子。
她不得不再次給父親換衣服,洗衣服。
衣服還沒晾干,父親又屙在褲子里,還把屎涂抹得滿屋滿墻都是。
她一邊哭著說“不管你了,我也不管你了,你就知道折磨我”,一邊擦干淚,給父親洗刷干凈,又去給父親做吃的。
不給父親吃飯,她怕父親餓死,給父親吃飯,吃完老人就亂尿亂屙。
短短幾分鐘的視頻畫面,我已看得揪心崩潰。
而她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承受這樣的生活。
“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一種譴責,而是一種無奈。
那些歷經一次次身體和精神的絕望后,依然守在父母病榻前的孩子,都是人間最好的孩子。
盡管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喪失耐心和信心。
前幾天的某個下午,我有個同學給我發(fā)語音微信。
說他們兄弟三個,他經濟條件最差,但他對父母贍養(yǎng)最多,結果他落抱怨也最多。
妻子嫌棄他管父母不顧小家,在外工作的哥哥和壓根兒就不操心的弟弟,又覺得他沒有把父母管好。
他很委屈,甚至想把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但終究覺得養(yǎng)老院再好,還是沒有親兒子掛心。
“怎么辦呢,還是逮著我一個人使勁兒熬唄。爹媽生養(yǎng)了咱,咱不管怎么辦。”他的話里,有絕望,也有不忍。
我不知怎么安慰他,只能和他說我這幾年的心得:
孝順和善良一樣,其實是一種自我心安的選擇。
孝順的孩子選擇為父母付出,就像好人選擇去做善事,終究是為了自己良心上過得去。
不比較,不計較,不管別人怎么說,不在乎兄弟姐妹各自付出多少,不是因為孝順的孩子大度,而是他必須這么做,才能給自己的內心一個交代。
我這么一說,他突然就哽咽了:“你說的太對了,照顧父母是因為不忍。不忍看他們沒人管啊。”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難處,故孝順沒有統一的標準。
盡力就好,問心無愧就好,不留遺憾就好。
不要苛責自己,也不要強迫父母,按照老人的意愿陪他們走完最后的一程,這已經是人間大孝。
那些恩養(yǎng)父母的良人,是在給孩子打樣,也是在積累自己的福報。
上蒼會庇護孝順的良人,相信這一點。
周五安好。
感謝你讀到最后。
娜姐福利
點擊領取
MIMO彌黙!麻感棉 T 恤
進口纖維麻感棉 T ,卷邊設計慵懶隨性
穿出松弛高級感,機洗狂甩不變形
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和作者AI制作,特此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