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對象,在如此情景下,中國卻頻繁出現黑馬。
幾個月前一個名為Manus的AI橫空出世,不僅被央視點名表揚,甚至有人稱贊它就是“下一個ChatGtp”。
可誰也沒想到,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家公司就解散了大批員工,還清空社交賬號,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不僅如此,公司還帶著核心成員遷徙出國,全都潤到了新加坡。
曾被央視表揚的AI新貴,為何現在會變成這樣?難道他們全都跑路了嗎?
Manus是由中國團隊Monica在3月6日推出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體產品(Al Agent),它的出現瞬間引起全球的關注。
其核心技術采用MultipleAgent架構,這個架構使得Manus能夠在獨立虛擬機中運行,從而實現從任務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閉環。
打個比方,它就像是一個全能的助手,可以自動篩選簡歷,可以分析股票數據,甚至還能部署網站,全方位提供服務。
這種“知行合一”的特性,讓它在GAIA基準測試中表現出色,甚至超越了美國的OpenAI同層次模型。
如此優秀的表現,自然吸引了眾多目光,使它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AI產品之一。
而Manus的快速崛起,資本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今年4月份,它的母公司蝴蝶效應獲得了硅谷風投Benchmark領投的7500萬美元B輪融資。
有了這筆資金的注入,公司的估值一下子躍升至5億美元,和之前相比增長了5倍之多。
這筆錢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研發和運營,還推動了Manus的全球化布局。
公司還計劃向美國、日本及中東市場拓展業務,試圖在全球的科技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上線后市場反響果然恐怖,內測邀請碼在二手平臺上被炒到了數萬元,官網因為訪問流量過大,多次出現宕機的情況,用戶等候名單突破200萬人。
這一系列現象表明,Manus已經成為了科技領域的現象級新貴,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而這種現象級的AI上次還是因為中國的DeepSeek,這次Manus出現就連央視都下場表揚。
央視的報道中認為,Manus的出現標志著AIAgent從傳統的“指令—響應”模式,成功轉向了“目標—成果”模式,這一轉變具有重大意義,堪稱“AI領域的生物進化”。
在節目中,央視特別強調了Manus的“全自動執行”能力。
記者連續提出多個指令,Manus都出色的完成任務。
其中記者讓Manus生成地球飛過木星的動畫,其中包括地球、木星、發動機三要素。
沒一會的功夫,這段動畫就被生成出來,并且還可以自由切換視角觀看。
記者還讓Manus生成旅游指南,Manus更是連天氣、路程、時間等各細節都考慮在內,生成了詳細的旅游攻略。
央視指出,Manus的工程化編排能力滿足了規劃、自主、準確這三大核心需求,為AI領域的人機協作開啟了新的篇章。
與DeepSeek等大模型相比,Manus有著明顯的差異化優勢。
DeepSeek擁有一個超級大腦,各種復雜的邏輯問題都能幫你解決。
而Manus擁有了“手腳”的功能,通過多智能體協作直接執行任務,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提供語言交互。
央視的稱贊在市場上迅速引發了熱議,Manus的股價在報道之后一度飆升,投資者們將它視為“AI領域的明日之星”。
但沒想到,就在央視夸贊完3個月后,Manus的公司就遭到了“解體風險”。
2025年7月,Manus突然做出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舉動。
它裁撤了中國區3分之2的員工,原本大約120人的團隊,只剩下40名核心技術人員,其余約80人都被辭退。
裁員補償標準倒是比較高,達到了N+3或2N,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公司在處理裁員問題時的某種態度。
Manus官方微博、小紅書賬號上的內容被全部清空,之前與阿里合作的公告也被刪除,中文版官網對中國IP進行了封鎖訪問。
這些動作讓外界紛紛猜測,Manus是不是要拋棄中國市場,準備跑路了。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Manus的遷址與硅谷投資方Benchmark的要求有直接關系。
作為B輪融資的條件,母公司“蝴蝶效應”需要將注冊地轉移至新加坡,接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對技術供應鏈的審查,并且要優先接入OpenAI、Anthropic等美國大模型API。
硅谷Benchmark投資的另一家AI視頻公司HeyGen,在2023年注銷中國主體,2024年將總部遷至洛杉磯,從而獲得了資本認可,Manus此次的遷移或許也是類似的操作。
對于Manus來說,遷移到新加坡,一方面可以規避中美監管摩擦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能獲取更優質的算力資源。
Manus官方對于裁員的解釋僅僅是“提升經營效率”,強調“業務正常,未跑路”。
創始人肖弘在社交平臺發文稱,遷移是為了“在新的環境下做好全球化產品”,但并沒有否認地緣政治和資本壓力的影響。
行業分析認為,Manus的案例暴露了中國AI創業公司在中美技術博弈中的艱難處境。
他們這些創業公司不僅需要依賴海外資本來推動發展,還要面臨數據跨境和算力獲取等方面的合規挑戰。
雖然Manus在新加坡開啟了高薪招聘,月薪8000-16000美元,但核心團隊的“集體出走”,還是讓輿論認為這是一種“用腳投票”的行為。
Manus從誕生到如今的一系列變動,僅僅經歷了130天左右的時間,卻如同坐過山車一般。
從央視表揚的“中國AI希望”,到如今遷徙新加坡,Manus的故事成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AI企業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
未來Manus在新加坡的新環境中能否重塑競爭力,繼續在AI領域發光發熱,這不僅關乎Manus自身的命運,也將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