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土母帖》紙本行書 31.3×44.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 文 :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門所出者,復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歷頭,賢郎未檢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難商量耳。見別訪尋穩便者,若有成見宅子又如何?細希示及咨。孫號西行少車,今有舊車,如到彼不用,可貨卻也。
大意:“ 你想要的土母,現在得到一小盒,包裝完好送過去,不知道合用嗎?是河南新安縣西的缺門山那里做的。不知道你要這個做啥?希望能講一下。又是冬盡春來,新的一年開始了。賢郎公子沒頭緒,家里的祖籍又不明白,無法商量。要是看到有合適的,但因為有成見,那又怎樣派上用場呢?想知道你的意見。另外想問一聲:孫號將要西行,但沒交通工具,目前有一輛舊車,如果不想乘坐它去的話,就賣了它。”
《土母帖》是臺北故宮《宋十二名家法書》冊之一,名李建中書咨,行書,紙本,縱三一·三厘米,橫四四·七厘米。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零四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建中(945-1013)
字得中,自號巖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人,徙居入蜀,后侍母居洛陽,聚學以自給。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甲科,歷太常博士、直集賢院,遷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建中性簡靜,風神雅秀,恬于榮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臺,人稱“李西臺”。蘇軾《書和靖林處士詩后》稱其“留臺”。建中尤愛洛中風土,就構園池,號曰“靜居”。好吟詠,每游山水多留題。年六十九卒。
此帖原為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兩字之間有“畏”字編號,原為明代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所藏。據《大觀錄》所載,六帖為《土母帖》《同年帖》《貴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齋古帖》。
此帖結構嚴謹,筆畫遒媚,存風骨于肥厚之內。黃庭堅頗稱贊,以為“出群撥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者也”。由于尺牘內提及“新安門”,地近洛陽,所以推測為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陽時所寫。
建中學歐陽詢書而不寒瘦,《土母帖》行書,少數字用草法,用筆中鋒,行筆沉著穩重,法度嚴謹,深得歐書神韻。結體凝重,字形以縱長為主,因勢縱橫,功力嫻熟。章法行距寬疏,字距拉開,行氣清新濃郁,格調高雅,氣度雍容。字里行間虛實得體,字形大小、長短、疏密有致。線條粗細交出,枯筆運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長,懸針渴筆,欹斜略左,獨具韻味,在全篇中有點睛之妙。書風與唐、五代相近,上追晉韻而清麗圓潤,姿態橫生,甚得二王筆意。
【資料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站(《宋十二名家法書》冊 故-書-000238-000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