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不是新聞播報,不是事實再現,只是對社會生活的采摘,更通俗一點就是段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逗人發笑,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脫口秀特別喜歡寓教于樂,比如最近挺火的房主任。說實話,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表演。
當一個人完全把自己的生活作為表演的來源,那就面臨一個觀眾如何處理情緒的問題。比如她說:“我們前院婆媳吵架,東院兩口子分家,都是我給造的謠。老板說,這就是脫口秀。”
如果這段話是基于真實生活經歷,那么房主任毫無疑問是個惡毒的婦女,在道德上極為可恥,觀眾在情緒上也會非常反感她。如果這是段子,那么她后面的煽情段落也會被認為是段子,一種苦情式的表演,那么觀眾的哭也是一種共同的表演。
而就算后面的講述都是真實的,那么這場寓教于樂的脫口秀也完全失去了作用,因為房主任的表演方式,讓她的悲劇根源被她本人和觀眾一起忽略了。她說的非常清楚,她的婚姻是包辦婚姻,而她想要離婚,首先是父母不同意。
這段婚姻的問題跟這個男的其實沒太大關系,一個1米55的“細狗”男性,既不掌握經濟來源,也不構成暴力威脅,他不具備傳統婚姻里丈夫對妻子的控制手段,房主任在這段不幸的婚姻里完全是出入自由的??刂七@段婚姻的是父母,而不是這個有點可憐的丈夫。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洞察:在西方社會,夫婦是主軸,夫婦共同經營生育事務,子女在團體中是配角,長大了就會離開,由其他政治的宗教的社會的團體來接納。而在中國鄉土社會,它的主軸是在父子、母女、婆媳之間,是縱的,不是橫的,夫婦成了配軸,共同形成一種連綿的家庭事業社群。
房主任離婚后說自己不恨那個男人,顯然,她不能恨自己的父母。她只是擺脫了婚姻,但并沒有自由,因為可以想見,她依然需要接受來自父母的代際剝削。而觀眾也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進入到一種虛假的情緒共鳴,仿佛離開這段婚姻就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出走的決心,對真正的結構性壓迫視而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