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開局以來,終于進入競爭最激烈一天。
但戰況略有些出人意料。在同日正式上映的三部暑期檔重頭片中,目前暫居票房第一的,是不聲不響的《羅小黑戰記2》。
第2名才是點映票房口碑雙贏的《長安的荔枝》。
第3位,是排片落后的姜文新片《你行!你上!》。
當然,數字是會變化的,據票房預測,今日單日票冠,最終會花落《長安的荔枝》。
數字,往往既有表面含義,也有深層含義。
就比如今年的暑期檔票房。
開局到現在,暑期檔總票房35.68億,乍一看數字還挺大。
但這是6月1日到7月17日的總票房,也就是暑期檔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時間過半,票房還遠不及去年暑期檔總票房116.4億的一半。當然也不到《哪吒2》票房的四分之一。
再細看一下,其實去年暑期檔票房就遠不及《孤注一擲》 《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和《長安三萬里》撐起的前年暑期檔。
但至少還有票房32億的《抓娃娃》和票房13億的《默殺》撐起門面。
而今年暑期檔到現在,還沒有一部國產電影票房破5億,目前票房第一的是口碑平平的《侏羅紀世界4》。
如果概括一下今年暑期檔戰局,基本分為兩場大戰,一是《戲臺》、《長安的荔枝》、《你行!你上!》等喜劇組成的7月戰局。
二是《731》、《南京照相館》、《東極島》等幾部戰爭題材的8月戰線。
兩種類型,兩場大戰,幾乎集中了暑期檔的所有火力。
而上半程暑期檔電影的特點是:爆款不火,黑馬難尋,口碑拉胯。
總有人試圖從電影之外找到答案,比如“票價太高”,“短劇火爆導致觀眾分流”。
依我看來,這些都是避重就輕。
今天我們就給暑期檔正在上映的五部“重量級電影”,來一次“望聞問切”,看看各自的勝算和隱患,出在哪里。
第一部:《長安的荔枝》
預計首日票房:5300萬 貓淘預測總票房:8-9億
不論是目前的熱度,或是點映效果,都證明暑期檔上半段最有可能成為票房扛把子的電影,就是《長安的荔枝》。
影片貓淘評分都達到了9.7,觀眾反響確實不錯。
改編這部馬伯庸名作,大鵬是最合適的導演,雖然大鵬沒拍過古裝,但不缺駕馭大制作的能力,而小人物奮斗喜劇,一向是大鵬的拿手好戲。
事實證明,大鵬也把這部大制作、大IP、大卡司加持的暑期檔大片,拍出了票房爆款的氣質。
這是大鵬的作品里,視覺上最「好看」的一部。
美術、攝影、調度的匠心,將一幅精工細作的大唐畫卷,隨著劇情徐徐展開。
敘事節奏上,大鵬也保持了足夠的緊湊,簡單鋪墊過后,就立刻將李善德推入絕境,接下來就看他如何完成絕地逆襲。
全片打工人笑點不少,后半段又越來越燃,有種小人物對抗命運的張力。
結尾又還原了原著的悲愴和厚重。尤其是那段結尾漫天紛飛木棉花的段落,讓人從荒唐的故事中看到了一絲人性。
但以上說的所有優點,似乎仍不足以推動影片票房沖破10億,為什么?
明明看過電影的觀眾,多數都給出了正面的評價。
無奈經過暑期檔多部大片的“收割”之后,觀眾已對高口碑大片產生了審美疲勞。
另外,《長安的荔枝》雖然電影拍得確實很不錯,卻缺乏足以引爆社交媒體討論的點。
而之前的劇版已經消耗了一波原著好感。
結果就是影片雖然票房穩居暑期檔上半段第一,但貓眼預測票房只有8.16億元,淘票票預測稍好,為8.76億,但也未破10億。
如果真是如此票房,實在配不上影片的用心。
第二部:《你行!你上》
預計首日票房:2631萬 貓淘預測總票房:3億
《你行!你上!》無疑是暑期檔又一部備受期待的電影。
姜文《邪不壓正》后再戰江湖。頂級陣容,群星云集。
預告片里的尺度、臺詞,也吊足了影迷們的胃口。可以說方方面面都很吸引人了。
但沒想到,如此頂配的國產大作,貓淘票房預測都不到3億。
但你說姜文翻車了嗎?絕對沒有。
姜文還是那個姜文。
雖然是傳記電影,但姜文其實是借郎朗父子追夢的故事外殼,拍出了一部隱喻不斷的姜文電影。比如什么是天花板上頭的理想主義,什么是父與子,什么是新中國飛速發展的浪漫。
退一萬步說,影片也是用有趣的方式講了一個故事,電影帶給你最直接的視聽感受就像放了一陣絢麗的煙火,即便煙花未必能落入每個人心里,但那一刻的絢爛還是足夠熱烈和好看的。
對我來說,全片最好的一場戲,是郎朗即將去德國比賽,在北京四合院為曾經的鄰居彈鋼琴的那一段。那曲在空中吊著的臺子彈奏的《保衛黃河》,是那么崩騰,那么浪漫,那么超現實,卻有預示了人物的未來。
電影跟翻車不沾邊,可它無法討好所有新一代觀眾。
問題恰恰在于,姜文堅持做自己。
他的電影還是保持著密集的臺詞,鏗鏘的情緒,凌厲的剪輯,放飛的想象力,甚至許多超現實片段,也還是那么迷戀舊時光。
姜文沒有退步,無論是技藝還是持續的荷爾蒙輸出,可是觀眾進步了。
今日的中國觀眾,是全世界最難打發的觀眾,任何一部電影達不到《哪吒2》或《我不是藥神》的水準就都是失敗的。
還有許多人認為,如果姜文無法超越《讓子彈飛》,他的新片就不值得看。
影片首日排片僅為12.2%,遠不及《長安的荔枝》和《羅小黑戰記2》。
如果票房真的難破3億,作為一個姜文影迷,我當然不滿意。
第三部:《戲臺》
點映票房:2280萬 貓淘預測總票房:暫無
雖然影片推遲到7月25日上映,但點映未停,可點映至今,這部公認的陳佩斯大師之作票房僅為2280多萬,這顯然遠不足以讓人滿意。
點映至今,《戲臺》的口碑和點映票房形成了鮮明反差:口碑大爆,票房一般。
很多人可能說因為點映排片太少,但點映4%左右排片換3%左右的票房,這絕非票房大爆的前奏。
問題出在哪里?陳佩斯沒拍好嗎?當然不是,陳佩斯親自擔任編導的本片,拍得非常好。
故事相較話劇改編不大。
民國動蕩,北京城也一直更換“大王旗”,這邊黃大帥剛被趕走,又來了姜武演的洪大帥。大帥不懂戲又愛聽戲,
于是臺上霸王聲聲唱,臺下荒唐眾生相。
為保住戲班飯碗和人頭,陳佩斯演的班主不得不帶著一個真霸王(尹正飾)一個假霸王(黃渤飾)把這臺荒誕大戲演到底。
全片在戲曲高潮處戛然而止。
北京城又換新大帥,洪大帥落跑,藍大帥登臺。
陳佩斯拍出的是一部標準陳佩斯高級喜劇,重點通過人物身份和戲劇情境制造出合情合理的喜劇段落。而非段子。
影片自帶諷刺,也帶著陳佩斯自己多年的人生感觸,會讓他在看片時情難自已。
演技方面,陳佩斯表現依然穩健,黃渤、姜武表現及格有余,余少群的鳳老板則是神采飛揚。尹正也讓人眼前一亮。
通過電影,能看出陳佩斯想要守護的和堅持的是什么,也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喜劇。
但口碑是一回事,票房是另一回事。
《戲臺》點映票房預示影片恐難大爆,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陳佩斯重出江湖確實是熱度,但對于當下的票房主力95、00后觀眾來說,陳佩斯這個名字還是有些遙遠。
另外, 《戲臺》改編自同名話劇,話劇擁有著豆瓣9分+的高口碑,但話劇觀眾未必接受電影改編,也未必成為影片天然受眾。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影片內外都保持著陳佩斯的干凈和“風骨”。
可對于年輕觀眾來說,這份深沉和嚴肅反倒沖淡了影片的娛樂性。
現實而言,年輕觀眾更吃《抓娃娃》《熱辣滾燙》這套。
但《戲臺》主動舍棄了這些套路。
如果年輕群體對這種“深刻”,不愿意買賬,那么影片最終票房上限,很可能也不會太高。
第四部:《羅小黑戰記2》
預計首日票房:5000萬 貓淘預測總票房:4.5億
考慮到第一部《羅小黑戰記》票房僅為3.15億,而且還經歷了去年的風波,影片依然能被貓淘一致看好總票房能達到4.5億左右,影片續集無疑取得了成功。
我剛剛也看了正片,客觀來說,質量說不上多厲害,但確實還行。
票房能起來,也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
第一,影片類型可看性更強了。
如果說第一部更偏向日式小清新,那么第二部顯然吸取了第一部的教訓,上來就是“大規模動作巨制”。流石會館遭到人類與帶隊大妖的襲擊。館內保存的若木被盜,看守的妖精集體陣亡,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從賣相看,故事就升級了。
第二,影片延續了原作的優點。
類型變化下,影片依然將二維動畫的靈動與動作場景的恢弘呈現得渾然一體。
除了打戲設計靈動、分鏡行云流水外,更重要的是,人妖共存世界觀下的種族沖突命題,也被放大。
影片也延續了冷幽默兼具反思的方式,各種可可愛愛的角色都不缺。
影片在電影市場高歌猛進的2019年票房平平,反倒在市場低谷的今天大幅進步,可能這就是命吧。
第五部:《聊齋:蘭若寺》
累計票房:9540萬 貓淘預測總票房:3億
去年票房大翻身的追光動畫,又一部遭遇口碑爭議的票房小片。
影片上映七日,票房將將破億,總票房前景也只是《長安三萬里》的零頭。
問題可能恰恰在于野心太大。
《哪吒2》大爆,追光顯然是要把《聊齋》做成一個“東方志怪宇宙”,所以一口氣放進了五個故事,還做了現代化的處理。
不過,改編后的故事質量良莠不齊,有完成度不錯的《畫皮》,也有低齡化的《蓮花公主》。
其實與其做面向“全年齡”的爆款,不如利用追光的制作優勢,專注拍好一個故事,如果這次亮相的是加長版的《畫皮》,可能票房結局就完全不一樣。
雖然有一些缺點,但影片也絕不像有些影評說的那樣不堪,值得一看。
對暑期檔的半程總結:一件最糟糕的事,正在電影圈發生
不難看出,如果暑期檔上半程票房真如預測的那樣,那么拯救暑期檔的希望,就只能落在接下來的《東極島》《731》和《南京照相館》身上了。
結合目前為止暑期檔影片的票房和口碑,不難總結兩大特點。
其一是“點映無用”。
今年暑期檔大概是點映最多的一屆暑期檔。
不僅之前的《醬園弄》《惡意》打出點映牌,這波新片也幾乎都用上了點映策略。
而在姜文導演的《你行!你上!》宣布提檔之后,《長安的荔枝》也緊隨其后,同步提檔到了7月18日,也就是今天,而陳佩斯的《戲臺》則退到了7月25日。
市場點映、調檔不斷,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一片熱鬧中,票房卻不見多少驚喜。
而這些影片題材、陣容甚至質量,都堪稱內娛頂配。
但一番折騰最終效果都不如預期。
那像《花漾少女殺人事件》這樣聲勢沒這么高的口碑電影,又如何破圈。
其二是“賣座公式全部失靈”。
什么樣的電影才會在院線市場大放異彩?
陳思誠曾說過有兩種。
第一種,工業水平高的大片;第二種,社交屬性強、話題度高的電影。
前兩年的《消失的她》《熱辣滾燙》《流浪地球2》等大片也證明,此言不虛。
可今年暑期檔,這些賣座公式似乎都失靈了。
大片不好使,話題度也未必轉化為票房。
更嚴峻的是,就連喜劇也不好使了,《長安的荔枝》《你行!你上!》和《戲臺》都是喜劇無疑,只要能讓觀眾笑了,電影就成功一半。
可從今天的票房走勢看,過去我們總結出的票房密碼,已經全部失靈。
“情緒電影”不行,喜劇電影未必行,大片更未必行。
這又引出了當下電影圈一個最糟糕的事情:不是電影變糟了,而是觀眾走進影院的門檻太高,觀眾的錢袋子捂得太緊了。
說到底,是電影圈的“天”,變了。
曾經的陽關道變成了獨木橋,過去觀眾還能接受及格分的電影,但如今觀眾必須從直播、短劇、游戲、社交游戲中擠時間給電影。
也就是電影必須給觀眾一個像《哪吒2》那樣非看不可的理由。
殘酷的競爭確實能倒逼創作者交出更好的作品——但也可能引發市場更加冷清。
觀眾買票前嚴格審片之下,情懷、明星效應、噱頭都不管用,甚至普通的好片都不值得,必須是像《F1:狂飆飛車》那樣口碑大爆才能帶動票房起飛。
說白了,捂緊口袋的觀眾,只想看最好看的電影。
可是好故事短缺,怎可能每部電影都是《讓子彈飛》《哪吒2》這般的經典?
如果《長安的荔枝》這樣群星薈萃的高質量商業片票房都難破10億,那么未來等待中國電影市場的,恐怕只能是一場燦爛虛無的荔枝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