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6日報道,在青藏高原之上,中國同美國合作建成了一臺技術尖端的望遠鏡,用來探測宇宙誕生之初的時空漣漪,助力全球探究萬物起源的工作。
據中國媒體報道,這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偏振望遠鏡位于偏遠的西藏阿里地區,海拔5250米。該望遠鏡的建設耗時8年,全球16家機構參與其中,其中包括美國斯坦福大學。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已大幅縮減中美聯合研究項目之際,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的這一項目是中美在基礎科學領域少數仍在推進的合作范例之一。
報道稱,在這一領域,另外兩大主要觀測站均由美國牽頭建設,分別位于南極和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
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紹,隨著阿里望遠鏡的建成,全球現已有三大主要觀測站點,而阿里是唯一位于北半球的站點。
據介紹,該項目有望推動國內相關技術的發展,比如低溫超導探測器和低溫讀出電子學。這些技術對探測宇宙中最微弱的信號至關重要。
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后的瞬間,宇宙經歷了一場名為“宇宙暴脹”的快速膨脹。這一過程讓引力波在時空中像漣漪一樣傳播,但這些引力波極其微弱。
據報道,2015年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由黑洞合并等事件引發。
這類信號極易受到大氣中水汽的干擾,因此相關實驗必須在地球上最晴朗、最干燥的地方進行。這樣的地點屈指可數:南極洲、阿塔卡馬沙漠、格陵蘭島以及青藏高原。
報道稱,2016年12月,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偏振望遠鏡在西藏阿里地區啟動建設。那里空氣稀薄干燥,部分原因是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濕潤氣流。
這臺望遠鏡內部的光學系統和結構部件被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以捕捉微弱信號。探測器捕捉到的信號由“超導量子干涉器件”進行讀取。
該望遠鏡投入運行后,將與南半球的觀測站形成互補,為搜尋原初引力波提供支持。
報道指出,截至目前,研究團隊已完成從北京對阿里望遠鏡的遠程操控及數據傳輸測試。同時,望遠鏡成功捕捉到月球和木星的150吉赫茲頻段的清晰輻射圖像,標志著其觀測能力首次得到成功驗證。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民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增加更多探測器模塊對系統進行升級。二期望遠鏡可能會建在海拔更高的地點,大約在6000米左右。
他表示,憑借阿里項目,中國在原初引力波搜尋領域正邁向國際舞臺。(編譯/涂頎)
阿里原初引力波觀測站(新華社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