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日關稅談判僵持不下之際,中方突然解禁449種日本水產品進口。這份"及時雨"既是對日本水產安全的認可,更傳遞明確信號:面對美國關稅大棒,日本并非無路可退。石破茂能懂其中深意嗎?
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開啟了,其上任后的首次日本之行。不過這場備受矚目的訪問卻顯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據《日經亞洲》披露,貝森特與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會面,壓根不打算討論最關鍵的關稅議題。
【美國財長貝森特開啟上任后的首次日本之行】
這可把日本急壞了,趕緊派出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全程陪同,試圖在8月1日最后期限前找到突破口。
說起來這事兒也挺諷刺的。上個月底赤澤亮正專程飛往華盛頓參加第七輪談判,結果貝森特正忙著在國會推動法案,連面都沒見上。現在美國財長親自登門,卻又對最緊要的關稅問題避而不談,這不是明擺著在耍太極嗎?
眼下這個關稅困局對日本來說,簡直就是"刀架在脖子上"。美國已經對日本商品征收了10%的普遍關稅,外加鋼鐵、鋁等產品的特別關稅。要是8月1日前談不攏,日本出口美國的商品還得再挨一刀,也就是25%的"對等"關稅。
按照美方的算法,這能幫他們抹平每年69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可對日本經濟來說,這記重拳要是真打下來,汽車等支柱產業直接就要損失數百億,明年GDP至少縮水1.3個百分點。
【石破茂政府根本讓不起】
日本不是沒想過妥協。他們提出在造船等領域加強合作,還指望美國能取消汽車關稅。可華盛頓那邊壓根不接茬,談判就這么僵住了。
說到底,這已經不是石破茂政府想不想讓步的問題,而是根本讓不起。汽車業、農業這些可都是日本的經濟命脈,真要按美國的要求來,石破茂的支持率怕是要跌到谷底。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突然給日本送去了"及時雨"。根據日本共同社消息,中國海關總署近日批準了449種日本水產品的進口許可,包括金槍魚、扇貝和螃蟹這些熱門產品。這也是自2023年8月以來的頭一回。
具體來說,中國已經給北海道和青森縣的三家日本水產企業開了綠燈,允許他們重新向中國出口。不過規矩還是很嚴格的,每批貨都要有日本官方出具的衛生證明、輻射檢測報告和原產地證明,到港后還得接受中國海關的檢疫。
【中方解禁449種日本水產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中國在對日本海域進行長達近兩年的監測后,確認除了福島等10個縣之外,其他地區的水產品輻射水平確實達標了。雖然福島等地的水產品還是被拒之門外,但這對日本漁業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要知道,過去這兩年日本漁民的日子可不好過。中國曾經是日本水產品的最大買家,突然中斷進口讓整個行業都陷入寒冬。現在中國市場重新開放,簡直就是給日本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
更微妙的是,這個時間點選得實在是太巧了。就在美日關稅談判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的時候,中國突然給日本遞了根"救命稻草"。這背后的信號再明顯不過:日本沒必要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
【日本沒必要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
不過咱們也得把話說清楚,中國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完全是基于科學檢測和專業評估。這既是對日本水產品安全性的認可,也是中方負責任的表現。
但要是日本覺得可以拿中日合作當籌碼,去跟美國討價還價,甚至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
中方在這件事上的立場一直很明確:我們歡迎安全可靠的日本水產品,但絕不會在原則問題上讓步。核污水排海這種事關全球海洋生態的大事,中國該反對的照樣會反對。日本要是聰明的話,就該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合作機會,別想著左右逢源、耍小聰明。
說到底,現在日本面前擺著兩條路:要么硬著頭皮跟美國死磕,承受關稅大戰帶來的經濟沖擊;要么想辦法拓展其他市場,減輕對美國的依賴。中國在這個時候伸出橄欖枝,等于是給日本多了一個選擇。
【中國給日本多了一個選擇】
但最終怎么選,還得看日本自己的智慧。是繼續當美國的"提款機",還是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這個選擇題,恐怕比關稅談判還要難答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水產品解禁可能只是個開始。如果日本能夠把握住機會,在經貿領域與中國開展更多務實合作,未嘗不能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畢竟中國市場的潛力就擺在那里,關鍵看日本能不能拿出足夠的誠意。
不過以日本政府一貫的作風,估計還是會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畢竟在美國面前跪久了,突然要站起來走路,難免會腿軟。但時間不等人,8月1日的最后期限就在眼前,留給日本猶豫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