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夏季聯賽開拓者對陣火箭這場球,原本是被不少中國球迷寄予厚望的“楊瀚森時刻,畢竟火箭這邊謝潑德沒打、陣型也沒多大威脅,外界普遍認為楊瀚森有機會刷出夏季聯賽最亮眼的數據,尤其是上來個20+10,想想就讓人小激動,結果一開場,楊瀚森直接來了個三連失誤,氣氛瞬間變得安靜又尷尬,大家本來準備“點贊回懟美媒的手都收回一半了,難免有點下頭——這劇情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先說場面,火箭這邊陣容變化很大,謝潑德缺陣后,干脆擺出小后衛陣型,明顯是“擺爛中帶點試探,但沒想到反而把楊瀚森打懵了,速度慢跟不上火箭一群小后衛的節奏,整個上半場防守端像是總慢半拍,進攻端也沒有找到舒服的空間,三次失誤基本都是被小個子包夾、搶斷或者傳球不到位,現場解說都忍不住感嘆一句:“楊瀚森今天像沒睡醒,疲態肉眼可見,這和前三場的表現反差不小
其實這場的火箭,真的沒啥特別的高光,謝潑德缺席,隊內剛三連敗,紙面實力比開拓者差不少,但他們擺出“后衛軍訓大法,開局就把楊瀚森重點照顧,補防、夾擊都做得很有針對性,感覺就是提前研究過錄像來的,這時候楊瀚森的短板就被無限放大,速度慢、身體對抗不夠硬,籃板和跑位都掉鏈子,搶籃板的時候甚至被小后衛搶到前面,現場球迷都在納悶,這還是前幾場那個“內線新星嗎
你說是體能問題嗎,好像也有道理,畢竟連續打了三場高強度夏聯,對一個新秀中鋒來說,恢復時間和經驗都有限,楊瀚森顯得很疲憊,精神狀態和前三場判若兩人,甚至有點“魂兒沒到場的意思,難怪主教練直接把他換下來調整一下,現場彈幕都在刷“讓他歇會吧,但說到底,這就是NBA的殘酷,新秀要適應的節奏遠比CBA復雜,哪有那么多緩沖期給你慢慢適應
外界對楊瀚森的期待值,確實有點太高了,火箭三連敗+謝潑德不打,大家就默認楊瀚森能刷爆數據,結果碰到一點戰術針對,直接被軍訓成這樣,輿論馬上就有點反轉,質疑聲、失望聲都來了,甚至有網友說“16順位中鋒就這水平嗎,但換個角度想,楊瀚森本來就不是全能型中鋒,當初被選中也沒人指望他一來就能當姚明用,夏聯三場打得順風順水,今天終于遇到點逆風,這才是真實的NBA養成線,不能永遠只靠順風局刷自信
從戰術角度看,火箭今天的后衛陣型其實挺有代表性,NBA現在小球風格橫行,內線球員如果腳步慢、對抗差,很容易被針對,楊瀚森要想在這個體系立足,光靠身高和籃板是不夠的,移動速度、換防能力、抗壓心態都得跟上,不然遇到這種小個陣容就會被無限軍訓,這不是說他沒潛力,只是成長的路還很長,今天這場就是最現實的一課
當然,夏季聯賽本質就是練兵場,真正的常規賽還沒開打,楊瀚森遇到困難很正常,甚至可以說,早點被針對、早點吃虧,反而能幫他積累經驗,等到新賽季正式開始,教練組可以有的放矢地調整訓練內容,針對火箭這套小個陣容提前做預案,反正NBA的套路你永遠猜不完,能從夏聯就開始適應不同風格,總比季后賽才出問題強多了
有意思的是,這場之后,不少球迷開始“降期待,有人說“別再拿他和姚明比了,也有人建議“能穩定輪換,每場打十幾分鐘就行,其實這才是理智球迷的態度,楊瀚森的成長曲線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是一夜之間能變成全明星,作為16順位的中鋒,只要能站穩腳跟、爭取輪換時間,慢慢升級打怪就不錯了,別讓過高的輿論壓力變成他的包袱,畢竟NBA不是刷數據的地方,而是適者生存的修羅場
對比姚明新秀賽季的起步,楊瀚森這條路確實要曲折得多,時代背景、球隊角色、戰術地位都不一樣,不能一股腦用“姚明模板來衡量,畢竟現在NBA的內線生存空間本就有限,能在夏聯刷出存在感已經不容易,遇到波折才算正常,真要一場場都交出完美答卷,反而不現實
結尾提一句,今天這場球其實提供了一個現實的鏡像:楊瀚森不是無所不能的中鋒,也不該被捧成救世主,他的成長路徑注定坎坷,球迷要有耐心,媒體也該多點寬容,順風時別神化,逆風時別一棒子打死,畢竟NBA養成從來沒有捷徑,今天的“軍訓,未必不是明天的經驗包,只要腳踏實地慢慢來,未來還是有得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