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的年中大考“揭榜”。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乘用車零售量達1090.1萬輛,同比增長10.8%,增速“十分突出”。而隨著上半年產銷數據陸續發布,“混戰”的行業格局逐漸清晰。
17家主要車企中,比亞迪(002594)、上汽集團(600104)和吉利控股集團組成銷量TOP3陣營,三者最大差距僅約10%左右,競爭態勢膠著。
圖片來源:中國制造 官方公眾號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與新勢力車企的分化加劇。前者依托規模優勢穩守基本盤,但增速放緩;后者以零跑汽車(09863)、小鵬汽車(09868/XPEV)為代表,憑借高增長和靈活策略強勢逆襲。
上半年的銷量角逐預示下半年洗牌將更趨白熱化。
TOP3激戰
比亞迪以214.6萬輛的累計銷量穩居榜首,同比增長33.04%。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約為102.34萬輛,同比增長40.93%;插電混動車銷量約為108.99萬輛,同比增長23.71%;海外銷量達47萬輛,同比增長132%。
然而,其國內增長趨緩。6月乘用車國內銷量同比下跌8%;海外市場成為新引擎,6月出口量同比飆升229.8%。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股東會上直言海外市場“對盈利幫助較大”。例如,在巴西市場,比亞迪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突破2萬臺,成為當地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市占率達9.7%。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550萬輛的全年目標,比亞迪上半年完成度僅39.02%,下半年壓力陡增。
緊隨其后的上汽集團,實現205.3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2.4%,單月銷量六個月連續同比增長;完成全年450萬輛目標的45.62%。其中,自主品牌銷量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新能源汽車銷售64.6萬輛,同比增長40.2%;海外市場銷售49.4萬輛,同比增長1.3%。
這一成績源于2024年7月管理層調整后的改革成效。王曉秋出任董事長后,推動自主品牌銷量增長至集團總銷量的63.5%。但上汽的反彈仍存隱憂,其海外銷量增速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吉利控股集團整體銷量193.1萬輛,同比增長30%;新能源汽車銷售100.1萬輛,同比增長73%,新能源滲透率達52%。
其中吉利汽車(00175)貢獻140.9萬輛,同比大增47%,年度目標完成度46.97%;含吉利、領克、極氪(ZK)的新能源汽車總銷量72.5萬輛,同比增長126%;全球市場拓展上,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海外出口銷量18.4萬輛,產品出海、渠道建設等實現全新突破。
吉利成為唯一在年中上調目標的車企——從271萬輛升至300萬輛。7月15日,正式簽署極氪私有化協議,彰顯其對“回歸一個吉利”戰略的信心。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超51.5%,整合效應初顯。
不過,TOP3間最大差距不足20萬輛,下半年比亞迪需守住海外優勢,上汽依賴改革深化,吉利則要應對目標上修的兌現挑戰。
傳統車企分化
傳統車企陣營中,長安汽車(000625)和奇瑞集團表現穩健。
長安銷量135.5萬輛,同比微增1.59%,但創八年新高;自主品牌銷量115.1萬輛,占比84.9%,在六大汽車集團中,率先徹底擺脫“合資依賴癥”。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44.8萬輛,同比增長52.3%,占總銷量33.1%;海外銷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49%。按照300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長安汽車年度目標完成度為45.17%。
奇瑞銷量126萬輛,同比增長14.5%;出口量55.03萬輛,蟬聯中國車企第一,為其港股IPO鋪路。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36萬輛,同比增長98.6%;海外汽車出口總量達55萬輛,同比增長3.3%。
2025年,奇瑞汽車的銷售目標是在2024年260萬輛的基礎上,超越行業增速10%-20%。以2024年行業增速約3%計算,奇瑞的年度銷售目標約為293萬-320萬輛,上半年的完成率約為39.4%-43%。
相反,廣汽集團(601238)和東風股份(600006)旗下東風汽車稍顯滑坡。
廣汽銷量75.5萬輛,同比下滑12.48%,預計上半年凈虧損最高達32億元。董事長馮興亞近期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稱,廣汽已進入“戰時狀態”,直營渠道落后和海外基礎薄弱是主因。
東風銷量111.6萬輛,年度目標完成度僅37.2%,下半年需沖刺188萬輛才能觸及300萬輛目標。
其他傳統車企中,中國一汽和北汽集團銷量增長,分別為157.1萬輛和81.7萬輛,但依賴合資品牌的痼疾未除,一汽自主品牌銷量44.98萬輛,占比不足30%。以345萬輛為全年銷量目標,中國一汽目標完成度為45.54%;以243萬輛為全年銷量目標,北汽集團目標完成度為33.62%。
長城汽車(601633)銷量56.9萬輛,目標完成度僅14.24%,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堅持“不以降價換銷量”的策略,使其在400萬輛目標前顯得力不從心。
新勢力逆襲
新勢力車企以爆發式增長重塑格局。
零跑汽車(09863)以22.17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55.7%)首登新勢力半年銷冠,超越鴻蒙智行和理想汽車(02015/LI)。其“技術普惠”戰略,如C11車型降價增配——帶動海外出口居新勢力之首,年度目標完成度達44%。然而,低價路線能否持續盈利仍是未知數。
小鵬汽車(09868/XPEV)成為最大黑馬,其上半年銷量19.72萬輛,同比暴漲279%,年度目標完成率51.8%居全行業之首。雙線產品策略,如MONA M03下沉市場、P7+鞏固高端,助其走出2024年困境,但下半年需直面小米YU7的定價壓制。
小米(01810)汽車以“現象級”表現震驚行業,上半年交付15.7萬輛,同比增長400%,目標完成度44.85%。SU7和YU7車型“發布即爆款”,YU7開售3分鐘訂單破20萬輛。然而,產能瓶頸成其短板,工廠產能僅30萬輛/年,雷軍甚至公開推薦競品小鵬G7以緩解用戶焦慮。
相比之下,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09866/NIO)陷入掙扎。
理想銷量20.38萬輛,同比僅增7.9%,目標完成度31.86%;純電車型布局滯后和問界M7的分流,致其下調年度目標至64萬輛。
蔚來銷量11.4萬輛,完成度25.67%,董事長李斌押注樂道L90實現“四季度盈利”,但難度不小。
賽力斯(601127)銷量同比下滑15.7%至19.8萬輛,但凈利潤預增最高96.98%,顯示華為合作模式仍具盈利韌性。另一與華為合作的江淮汽車(600418)累計銷量19萬輛,同比下滑7.5%,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延續虧損6.8億元。
行業“反內卷”
上半年,低價沖量策略主導市場——零跑、小鵬憑此崛起,但廣汽埃安、上汽智己等因依賴價格戰銷量下滑超10%。
隨著5月工信部整治“內卷式價格戰”,行業轉向技術突圍。比亞迪和吉利加碼海外布局,小鵬押注L3級智駕芯片,零跑則需證明低價能持續盈利。
海外市場成關鍵變量。比亞迪海外銷量47萬輛,同比增132%;奇瑞、長安出口占比均超20%。新勢力中,零跑1-5月出口1.72萬輛領跑,小米、小鵬加速全球化。反觀廣汽、東風因海外薄弱拖累整體。
下半年,TOP3膠著態勢或將打破——比亞迪550萬輛目標需月均56萬輛,吉利300萬輛目標考驗整合效能。新勢力中,小米產能若突破可能顛覆格局,而理想新款純電車型上市是最后機會。
這場激戰不僅關乎銷量排名,更將決定誰能在中國汽車“技術出海”時代搶占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