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夏聯大勝火箭,分差拉到19分,賬面上是波特蘭這波年輕人集體交了份漂亮作業,但要說最大的焦點,還是中國球員楊瀚森在對方五小陣容下頂著全場包夾刷出8分8板5助3帽的數據,尤其是籃板球創新高,助攻和蓋帽也追平了個人夏聯紀錄,怎么看,熱鬧是有的,冷靜一拆局,能看到的東西其實比賽后數據單要多不少
先說大局,這場夏聯本來不算什么重頭戲,火箭擺出五小陣容,開局就奔著空間和速度去的,按理說應該是楊瀚森這種傳統內線最難受的局面,結果呢,雖然他進攻被夾得死死的,7投3中、三分球1中0,得分不算亮眼,但8個籃板全場最高,助攻也是全隊頂級水準,說白了,就是把自己能做的活都干了,尤其在防守端,三次封蓋外加正負值+19,現場觀感比數據還要扎實,典型的“臟活累活我全包了那種藍領中鋒角色
可能有人會說,夏聯比賽含金量不高,對手都是打醬油的,刷點數據沒啥說服力,這話不能說沒道理,但看看火箭的五小陣容,全場一直在拉扯空間,強度和節奏其實比常規賽前幾節也差不了多少,楊瀚森大部分時間都在籃下苦撐,時不時被對方一大四小外加夾擊,這種情況下還能不斷搶下籃板,還能給隊友送出妙傳,說明他不是那種只會打低位、吃餅型的大個子,球商和視野在這個級別的比賽里算是很能打的了
比賽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實出現在第二節開頭,那會兒楊瀚森剛剛完成轉身勾手,命中本場第一個運動戰進球,緊跟著又在禁區內接到布克奈特的傳球,虛晃后翻身打板得分,這兩球都不是靠身體硬吃出來的,而是利用腳步和節奏晃開防守,結合他之前和樂福的手遞手配合、助攻西索科空切暴扣,這些細節堆在一起,說明他在進攻端已經不是單一套路可預判的類型,雖然失誤還是有點多,四次失誤其實有點影響整體觀感,但考慮到他全場都在被夾擊,能把球分出去已經算是交了作業
說到這里,問題來了,楊瀚森這種打法到底能不能在NBA真正立足,還是說就只能在夏聯刷刷存在感,大家都知道,NBA現在越來越偏向空間型內線,傳統中鋒如果沒有三分或者護框能力,很容易被針對,楊瀚森雖然三分還沒投開,但防守端的協防和籃板保護已經能看出一點門道,至少他不是那種站樁型大個子,移動速度和補防意識都在線,再加上有一定傳球視野,這種類型在NBA不說大紅大紫,起碼在輪換陣容里是有生存空間的
但說實話,楊瀚森的弱點也很明顯,這場球開局階段就被火箭內線連續對抗,前4分鐘出現兩次失誤,身體對抗還沒完全適應NBA的強度,有時候下球和轉身的動作還會被小個子直接切斷,另外罰球穩定性雖然今天全中,但整體來看還需要磨練,畢竟夏聯對抗強度、判罰尺度和常規賽甚至季后賽完全不是一個級別,未來能不能把這些細節打磨到位,還是要看他接下來幾個月和球隊的適應期
插一句,開拓者今天同時傳出大新聞,利拉德和球隊簽下新合同,三年4200萬美元,還帶球員選項和不可交易條款,這操作一出,坊間各種“利拉德回歸老東家情懷說又來了,結合楊瀚森在夏聯的表現,難免讓人聯想到,開拓者是不是在做新老交替的布局,利指導帶著一幫年輕人在夏天練兵,不排除球隊會在新賽季繼續給年輕人機會,畢竟上賽季利拉德在雄鹿場均24.9分,受傷那段時間球隊也經歷了不小的起伏,他本人狀態和健康狀況已經不是巔峰期的鐵人,這種背景下,開拓者如果真想重建,用夏聯去試錯、用年輕人沖一沖,其實也說得通
當然,夏聯歸夏聯,這種比賽畢竟只是讓新秀和年輕球員刷經驗用的,不能直接拿來當成常規賽乃至季后賽的風向標,但從楊瀚森今天的表現來看,他的數據和場面貢獻對得起首發中鋒的身份,尤其在五小圍剿下還能穩住籃板、串聯進攻,這不是靠天賦堆出來的成績,更多還是靠閱讀比賽和執行力,哪怕偶爾會被小個子搶斷、偶爾出點低級失誤,但整體節奏能穩住,說明他不是只會吃餅的藍領工兵,至少在夏聯這個舞臺,他的存在感和成長速度都給人留下期待
最后還是得冷靜下來,楊瀚森不是救世主,開拓者夏聯也不是總冠軍,球迷當然希望看到中國球員能在NBA站穩腳跟,但現實就是一步一步來,今天這場球,楊瀚森交了一份合格甚至有點驚喜的答卷,至于能不能在常規賽坐穩輪換、逐漸打出更高水平,還得看后續怎么適應NBA的節奏和強度,球迷們也別光看數據起哄,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畢竟,NBA從來不靠一場夏聯定輸贏,你說巧不巧,這才是職業籃球的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