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星成”隕石文化展。 “上海天文館”微信公眾號 圖
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孫悟空的金箍棒由什么鑄造而來?墜落的隕石是否會攜帶生命信號?天外而來的隕石遇見古老的中國樂器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7月18日,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大器星成”隕石文化展在上海天文館B1臨展廳開幕。在這個歷時5年精心打造的展覽中,這些問題都會展開新的解讀。
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隕石研究室主任杜芝茂認為,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隕石展。相較于陳列眾多不同成分、不同大小、不同時代的隕石樣本,“大器星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和文化的互動之中。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方式,從現代科學、神話傳說、歷史記錄等多個視角進行解讀,突破傳統文化與科學思維的邊界,重構經典故事。
展覽共分為“天機啟卷”“神兵破界”“星石有音”三大板塊。第一板塊以壁畫形式再現了“女媧補天”的故事,從隕石墜落的角度重新解讀女媧補天的起因。神話傳說之外,展覽呈現眾多史籍關于隕石的記載,更通過800公斤的南丹鐵隕石實物配合穹幕投影,再現明朝隕石墜落的轟鳴與火光。
全球首根隕鐵打造的如意金箍棒。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第二板塊“神兵破界”則是此次最重磅的展品——全球首根隕鐵打造的如意金箍棒所在之處。根據原著描寫加以復刻,這根“金箍棒”由真實的鐵隕石進行切割,用蘇州工藝精雕制成,重13500克。現場還設置了光影互動,當觀眾站在金箍棒旁,背景將展現孫悟空獨面天兵天將的宏偉光效。
全球首套隕石編磬“萬籟寂”。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而在第三板塊“星石有音”中,重頭戲就是全球首套隕石編磬,由20片精選隕鐵切片鍛造而成。這套隕石編磬名為“萬籟寂”,歷時5年打造,20片磬片架設在20個原創設計的《山海經》上古神獸身上,以四余、七政、九天的陣型演繹“天人共鳴”之聲。開幕當天的特別演出中,演奏者通過“萬籟寂”敲響了《東方紅》和《大魚》。觀眾日常觀展時,能夠欣賞到“萬籟寂”自動演奏特定曲目,甚至可以親自敲擊特設的隕鐵磬片。
展覽內的“女媧補天”壁畫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展陳當然也不乏珍貴隕石樣本,比如來自“全球最大石隕石雨”的吉林石隕石、來自史載明朝隕石雨降落事件的800千克南丹鐵隕石、公認最美的波蘭260千克莫拉斯科鐵隕石、單體墜落最大的隆德石隕石……
“大器星成”隕石文化展將一直持續到今年11月18日。以這一展覽為重要內容,上海天文館“2025夏季天文嘉年華暨臨港新片區‘商旅臨距離’系列活動”也在7月18日正式發布。活動期間,上海天文館還將推出星空音樂會、隕石挑戰賽、英仙座流星雨直播等17項線上線下的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