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就像爬山,年輕時一門心思往上沖,覺得山頂才有好風(fēng)景,眼里只盯著“人脈多廣”“錢包多鼓”。可真到了中年,爬到半山腰歇腳時,才發(fā)現(xiàn)氣喘吁吁的自己,手里攥著的名片再多、銀行卡數(shù)字再長,心里還是空落落的。這時候才懂,以前追的那些,其實都不是真福氣。
記得馮友蘭先生說過:“人生的境界,不在外求,而在內(nèi)修。”年輕時候聽這話,只當(dāng)是老學(xué)究的空談,覺得“沒錢沒朋友,修啥都白搭”。可看看身邊那些中年過得踏實的人,才明白這話里的分量。老祖宗也早說過“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福氣啊,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修出來的——尤其人到中年,這點感受越發(fā)真切。
不是說人脈和財富不重要,可它們就像握在手里的沙,攥得越緊漏得越快。真正的福氣,其實藏在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地方,等你到了中年,經(jīng)歷過起起落落,才能看清它的模樣。
一、福氣藏在“不較勁”里,越跟自己、跟別人、跟日子較勁,福氣越容易跑
年輕時候總愛較勁:跟同事比誰升職快,跟鄰居比誰房子大,跟自己較勁“為啥別人行我不行”。可到了中年才發(fā)現(xiàn),較勁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我前同事老周,四十歲那年因為競聘副總監(jiān)失敗,跟領(lǐng)導(dǎo)較上勁了,天天上班擺臉色,回家跟媳婦吵,沒過半年就查出高血壓。后來他辭了職,回老家開了個小超市,他說:“以前總覺得不爭就輸了,現(xiàn)在才懂,不較勁的日子,睡都睡得踏實。”
這讓我想起《道德經(jīng)》里說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不跟石頭較勁,才能繞過去;人不跟世事較勁,才能活得舒展。我一個遠(yuǎn)房表姐,年輕時總嫌老公沒本事,跟妯娌比著買金鐲子,天天家里雞飛狗跳。四十歲后她老公得了場大病,她守在病床前才明白:“爭來爭去有啥用?他能好好活著,比啥金鐲子都強(qiáng)。”現(xiàn)在她倆日子過得清淡,卻天天有說有笑,誰見了都說“你家這福氣,真好”。
人到中年才懂,“不較勁”不是慫,是通透。不跟自己較勁“為啥沒別人混得好”,接納自己的普通;不跟家人較勁“誰付出多誰付出少”,念著彼此的好;不跟日子較勁“為啥總不順”,學(xué)著在難處里找甜。就像老話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一退,不是輸了,是把福氣的路讓出來了。那些總較勁的人,就像拿著篩子接水,再大的福氣也存不住;不較勁的人,心里像個大陶罐,慢慢就把好日子攢滿了。
二、福氣藏在“守本分”中,清楚自己該干啥、不該干啥,日子才能穩(wěn)當(dāng)
年輕時總愛想“走捷徑”:想靠人情托關(guān)系,想靠投機(jī)賺快錢,覺得“守本分就是傻”。可到了中年才發(fā)現(xiàn),本分才是最穩(wěn)的路。我鄰居王大爺,開了個修車鋪,三十多年就守著“不坑人、不騙錢”的本分,換個零件明碼標(biāo)價,修不好分文不收。現(xiàn)在他兒子接手鋪子,老主顧還認(rèn)他家,都說“老王家人實在,找他們修放心”。王大爺總說:“咱沒啥大本事,就守好自己這攤事,踏實。”
這讓我想起《論語》里說的“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這“本”,就是本分。你是員工,就好好干活;你是父母,就好好帶娃;你是伴侶,就好好過日子。我一個老同學(xué),在單位總想著“巴結(jié)領(lǐng)導(dǎo)走捷徑”,本職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四十歲時單位裁員,第一個被“優(yōu)化”。他后來跟我說:“以前覺得‘本分’是貶義詞,現(xiàn)在才懂,那是中年人最該守的‘福氣根’。”
人到中年,見過太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靠歪門邪道賺的錢,早晚得吐出去;靠算計得來的好處,遲早得還回去。反倒是那些守著本分的人,看著慢,其實走得最穩(wěn)。就像老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守著本分種“善因”,自然能收“福果”。這福氣,不是大風(fēng)刮來的,是你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掙來的——該你得的,跑不了;不該你貪的,別伸手,這就是中年人的清醒。
三、福氣藏在“家和睦”里,家里吵吵鬧鬧,賺再多錢、認(rèn)識再多牛人都白搭
年輕時候總覺得“先立業(yè)后安家”,把心思全撲在外面,覺得“家里沒啥大不了的”。可到了中年才明白,家是福氣的“根”,根爛了,再茂盛的枝葉也會枯。我表哥生意做得大,朋友遍天下,可家里常年雞飛狗跳:媳婦埋怨他不顧家,兒子跟他沒話說,他說“我賺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可每次回家,面對冷鍋冷灶和家人的冷臉,他總說“心里比黃連還苦”。
這讓我想起《顏氏家訓(xùn)》里說的“家風(fēng)正,則后代興”。這“家風(fēng)”,說到底就是“和睦”二字。我姥姥家就是這樣,老兩口一輩子沒紅過臉,三個兒女也從沒為家產(chǎn)吵過架。有回我姥姥生病,三個兒女輪流伺候,誰都沒說“該誰多干點”。鄰居都說“你家這福氣,是修來的”,其實不過是“家和”二字罷了。
人到中年才懂,外面的人脈再廣,不如家里有盞等你回家的燈;手里的錢再多,不如妻兒老小笑著跟你吃飯。就像老話說的“家和萬事興”,這“興”的不只是日子,更是福氣。你在外頭掙再多錢,回家跟媳婦冷戰(zhàn),福氣怎么留得住?你認(rèn)識再多牛人,孩子跟你離心離德,心里能踏實嗎?家里和睦,才是福氣的“聚寶盆”,哪怕日子清淡點,一家人說說笑笑,那福氣也能慢慢攢起來。
人到中年才醒悟:人脈是暫時的,今天跟你稱兄道弟,明天可能就各奔東西;財富是流動的,今天腰纏萬貫,明天可能就起起落落。唯獨(dú)藏在“不較勁”里的通透、“守本分”里的踏實、“家和睦”里的溫暖,才是抓得住、留得下的真福氣。
就像馮友蘭先生說的“內(nèi)修”,修的就是這顆心:不跟世事擰巴,不跟自己過不去,守好家里的暖。人到中年,別再盯著外面的浮華,守好這點“根”,福氣自然會慢慢找上門來。畢竟,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福在己求,禍在己招”——你把心修好了,日子理順了,福氣還會遠(yuǎn)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