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六十五,就像熟透的果子,該嘗的甜、該受的酸都經歷了,照理說該活得通透。可老兩口跟兒女相處,偏偏藏著太多“好心辦壞事”的坑——有些事你覺得沒啥,在兒女眼里可能就成了“麻煩”;有些話你隨口一說,可能就成了他們心里的疙瘩。
記得季羨林先生說過:“老年的智慧,在于‘知進退’,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年輕時候聽這話,只當是老人的謹慎,等自己成了“老人”,在兒女面前碰過幾次壁,才明白這“知進退”三個字有多金貴。老祖宗也早說過“過猶不及”,跟兒女相處,尤其年過六十五,分寸比啥都重要。
不是說兒女不孝順,也不是咱做父母的要刻意疏遠,實在是有些事,做多了、說多了,只會讓彼此都不舒服。這幾件事,千萬得留心。
一、別在兒女面前“翻舊賬”比付出,“你爸當年多不容易”“我為你受了多少罪”,說多了只會讓他們煩
老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老夫妻更別總提當年苦。我鄰居張阿姨,見了兒子就說“我當年懷著你時,大冬天還得去河邊洗衣服”,見了閨女就念叨“你爸為了供你上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兒女開始還順著說“知道你們辛苦”,后來就躲著她,兒子跟我說:“不是不心疼,是聽多了真喘不過氣,好像我們這輩子都還不清似的。”
這讓我想起《論語》里說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當年的付出是咱心甘情愿的,總掛在嘴邊,就成了兒女的“道德負擔”。我表姐夫總在女婿面前說“我當年白手起家,你現在條件比我好多了”,女婿聽了別扭,跟表姐說“爸是不是覺得我沒本事?”其實表姐夫就是想炫耀下,沒想那么多,可話到兒女耳朵里,味道就變了。
人到六十五,得學會“放下”。當年再苦,也是過去的事;為兒女付出再多,也是咱的本分。總翻舊賬,不是提醒他們感恩,是逼著他們逃避。倒不如多說說現在:“今天的菜真新鮮”“你家孩子真懂事”,輕松的話才能拉近距離。就像老輩人說的“往前看,別回頭”,日子是過現在的,不是過過去的——你說得輕松,兒女聽得也舒坦,這才是相處的好模樣。
二、別在兒女面前“互相拆臺”,老頭說“你媽做飯太咸”,老太太說“你爸整天瞎溜達不著家”,家丑外揚最傷和氣
老兩口拌嘴很正常,可當著兒女的面互相埋怨,就容易讓他們夾在中間為難。我 Uncle 總當著我表哥的面說 Aunt“整天買些沒用的破爛”, Aunt 就懟回去“你還不是天天跟老太太們聊天,忘了接孫子放學”。表哥夾在中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后來干脆少回家了。
這讓我想起《禮記》里說的“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夫妻和睦,家里才能興旺,當著兒女的面拆臺,就像拆家里的梁,早晚得塌。我和老伴也有矛盾,可在兒子面前從不互相指責,她做飯咸了,我就說“今天這菜夠味兒”;我忘買醬油了,她就說“正好家里有別的,湊合用”。兒子總說“爸媽感情真好”,其實我們不過是懂“家丑不可外揚”的理兒。
兒女眼里,父母是“一體”的,你說老伴不好,其實也是在打自己的臉。你抱怨他“懶”,兒女會想“原來我爸是這樣的人”;他嫌棄你“嘮叨”,兒女會覺得“我媽也挺煩的”。倒不如互相捧著點,老頭說“你媽廣場舞跳得真棒”,老太太說“你爸下棋贏了冠軍”,兒女聽著高興,家里氣氛也暖。老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哪怕老了,這“同心”也得在兒女面前裝出來——不是作假,是給他們留個“家很溫暖”的念想。
三、別在兒女面前“爭寵”,“兒子你更疼你爸還是更疼我”“閨女我跟你爸掉河里你先救誰”,這種話只會讓他們左右為難
六十五歲的人了,別跟小孩似的爭兒女的疼。我遠房姥姥,總問孫子“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問外孫“跟姥爺親還是跟爺爺親”。孩子們小的時候還會說“都好”,大了就煩了,外孫跟他媽說“姥姥怎么跟小孩一樣,問這種無聊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增廣賢文》里說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女的孝心不是“爭”來的,是他們自愿給的。你非要比出個高低,只會讓他們覺得“累”。我一個老伙計,見了兒子就說“你媽有新衣服,我還沒有”,見了女兒就說“你爸昨天喝的酒比我的好”,兒女為了平衡,買東西總得買雙份,時間長了,心里難免有疙瘩。
老夫妻在兒女面前,得是“一伙的”,不是“對手”。他買了保健品,你笑著說“你爸心里惦記著我呢”;她織了毛衣,你夸著說“你媽手真巧”。兒女看著你們和睦,自然愿意多回來;你倆爭來爭去,他們只會想“還是少回去吧,省得又讓我站隊”。就像老話說的“家和萬事興”,這“和”字里,就藏著“不爭不搶”的智慧——兒女的孝心夠分,咱犯不著為這點事傷了夫妻情分,還讓兒女為難。
人過六十五,跟兒女相處的學問,比年輕時養他們還深。說到底,就是“少操心、多閉嘴、別較勁”:別總翻舊賬,過去的苦樂自己消化;別互相拆臺,在兒女面前給對方留面子;別爭風吃醋,知道兒女的孝心不是選擇題。
季羨林先生說“老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這黃金時代的福氣,就藏在跟兒女相處的“分寸”里。你活得通透,他們才愿意靠近;你過得自在,他們才不用牽掛。老兩口守著自己的小日子,兒女常來看看,不吵不鬧,不怨不嘆,這就是最好的晚年——畢竟,老祖宗早就說了“知足常樂”,這點樂子,比啥都金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