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說著要和中國搞好關系,后腳就動手加稅,美國的對華操作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近日,特朗普公開表示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要知道,特朗普在對華事務上一向強硬,這種表態,算是罕見地轉了個彎。
而且彭博社的報道也補了一刀,說特朗普在跟幕僚會面時,對中國的態度明顯不像之前那么硬,甚至是“屋里最溫和的那一個”。有知情人士爆料說,他現在對中國的語氣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咄咄逼人,甚至有鷹派擔心他是不是要對中國“妥協讓步”。
特朗普為什么會突然態度一百八十度轉彎?其實這背后也不難猜。資料顯示,中美元首上個月剛通過電話,還聊了一個多小時。這在當前中美關系整體偏緊張的大背景下,可以說是個相當不容易的信號。
而且通話后特朗普還說,中方邀請其再訪中國,他則表示“誠摯感謝”。隨后又有美媒爆料,說美方可能已經在籌備特朗普訪華,甚至還說可能會邀請他去看天安門閱兵。雖然這點可信度不高,但從中不難看出,美方確實在主動釋放“愿意緩和關系”的信號。包括上周王毅和魯比奧在馬來西亞會面后,美國國務卿馬上出來說話,說特朗普年內訪華“可能性很高”。由此可見,美方是真的在打中美關系這張牌。
但說到底,這是特朗普,我們不能只看表面,他的行事風格就是兩個字:反復。這不,就在特朗普釋放出“友好”信號沒幾天,美國商務部就突然宣布,將對中國出口的陽極級石墨征收高達93.5%的反傾銷稅,而且這是初步裁定,后續可能還有更重的。
有一點不能忘記,美國早在5月,就對中國相關石墨產品啟動了平行的反補貼調查,當時還對部分企業征收了超過700%的補貼稅,這在國際貿易史上都算重手了。再疊加這次反傾銷稅,等于說,中國石墨產品進美國市場,稅率最高可能達到160%。
美方給的理由還是老一套,說中國出口價格低于“公平市場價”,構成傾銷。但說句實在話,中國企業靠的是規模化生產、技術優勢,成本控制得好,又不是在傾銷。可在美國眼里,只要便宜就有問題,不管你是不是憑本事打的市場。這些操作的背后,其實隱藏著美國產業鏈焦慮。
當前電動車大勢所趨,而中國掌握了全球70%以上的石墨出口份額,想“卡住中國”的脖子,結果只會讓自己企業受傷。像特斯拉、日本的松下等電池制造商,就曾明確反對這項加稅政策,因為他們的產業鏈離不開中國石墨,美國本土的石墨供應,根本達不到質量和數量標準,想“脫鉤”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所以加稅一出,電池企業股價應聲下跌,倒是本地石墨公司笑開了花,股價一路飆升。
另一邊,面對這樣的打壓,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過去一年,中方已經對部分關鍵礦物出口加強了管控,包括石墨、稀土等戰略資源,列入出口限制清單。特別是石墨方面,從去年10月開始,中方就出臺了出口許可制度,目的是確保資源用于國家重點產業,防止被過度掠奪。而且這不是臨時起意,是有備而來。
并且中國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去美元化”和產業鏈本地化。一方面加強與東盟、中東、非洲等地的資源合作,另一方面推動本土電池企業提升核心材料自主生產能力,像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正在逐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政策上,中國也開始更加精準地“對癥下藥”,比如對美方在新能源、高科技等領域的企業設置投資和合作門檻。可以說,一旦美國真正把“對抗”玩脫了,中國是完全有能力通過制度、技術、市場等多維手段進行反制。
說到底,中美貿易戰不是兩國的“你來我往”,而是牽動整個全球供應鏈的復雜博弈。美方一方面希望“遏制中國”,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賴中國制造。這種矛盾體制的結果,就是政客們嘴上說“對中國強硬”,但市場和企業早就知道,“離不開”這三個字才是真實寫照。
可以預見,未來中美關系注定要經歷更多博弈。特朗普2.0版本才剛開始,就已經在國際舞臺上上演了“一手打牌、一手打人”的老套路。但不論他怎么折騰,全球化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中國作為全球制造和供應鏈核心的地位,也不可能被一兩紙關稅所撼動。
至于這次石墨加稅,不過是美方又一次“自打嘴巴”的老戲碼。嘴上說著要“友好”,行動上卻毫不留情。對此中方態度也很堅定,該談的咱可以談,該反制的也絕不手軟,你出牌,我也有應對。最終能不能走出“互加關稅、互猜意圖”的怪圈,還得看美方有沒有誠意——光靠嘴上“放低身段”,是沒用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