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不是投資,是快樂
封面 I 豆包AI
作者 I 尹凱
報道 I 真故研究室
金飾克價漲到1000元,有年輕人轉向平替感強的金包銀。以前它被認為是“虛榮”、“撐場面”的代表,但現在人們改了觀念,認為它實惠,給自己買不貴還開心,“戴著別人也看不出來”,丟了損失也可控,照樣能回收變現。
當然,也有一部分年輕人是“被動”發現,自己手上戴的原來不是真金,而是金包銀,起因全是自己的渣型男友當初為“哄騙自己”而買。
95后女孩麗麗在小紅書發文吐槽,“真的給我氣笑了,現在才知道老公結婚時送我的五金是金包銀。”
麗麗的老公最近資金周轉不開,麗麗打算當掉五金為他解困,老板卻告訴麗麗這是金包銀,熔完之后,黃金只有3克,麗麗無奈寫道:“虧妻者百財不入。”
另一位女孩沛沛也在網上發文,520期間男友送了一對金鐲子。沛沛發現鐲子上面沒有鋼印,就問是否是“金包銀”。男友起初否認,最后確認就是金包銀。沛沛怪男友:“自己日常也會戴金包銀。一個純金鐲子一般2、3萬,金包銀鐲子2、3千,你說是純金,我回禮的也會是純金。你考慮不周。”但男友卻怪沛沛“斤斤計較”。
有麗麗、沛沛這樣被動發現自己戴的是“金包銀”的人,也有一些年輕人,主動選擇金包銀充當五金。
原因無他,金飾克價近來節節攀升,目前已漲到1000元,這不由得令準備購買五金結婚的年輕人錢包一緊。有誠實男友在征得女友同意后,直接購買金包銀飾品,等金價下跌后再做打算。
與純金飾品相比,金包銀在外觀上可以做到相似,但重量、色澤、輕敲聲音,還是有差別。不過這不妨礙金包銀靠平價,散發“真香定律”。
河南一家金包銀門店的店長Lucas介紹,在店內選擇一套金包銀五金飾品大概五六千元。在北京“邵老師打金”店,老板也介紹,“一套下來,最多不超過一萬元。”
而筆者在周大福查詢時發現,選擇一套普通款式的足金五金至少要6萬元左右,金包銀的性價比不言而喻。
在小紅書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曬出了各式各樣的金包銀首飾,外形上幾乎可以和知名品牌的款式媲美,比如經典四葉草金手鏈,合合蓮心手鏈、輪胎鐲等款式,足夠以假亂真。
這些精美款式的價錢幾乎是純金的十分之一左右,只需一兩千塊錢就能買到二十多克的金包銀手鐲。
在評論區,網友們紛紛交流心得。有不少人說,“買金包銀,就是平替消費,非常務實。”也有人揶揄:“要務實,就不應該買這些外在的東西。”
其實金包銀,不僅是普通消費者有需求,大老板也會戴。
“邵老師打金店”老板在北京、廣東和山東開有12家打金店鋪,員工累計上百人,年營收上億元,可邵老師自己佩戴的黃財神項鏈和金光閃閃的手鏈,只是價值兩三千元的金包銀。
談及戴金包銀飾品的經歷,邵老師坦言:“我去年出去溜達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一個幾百克的足金手鏈,價值二十多萬,然后花了五個小時在操場上找到。”
從那之后,邵老師在自己的店里打了一個2000多塊錢的黃財神項鏈和一個8000多塊錢的金包銀手鏈。“反正我戴出去,別人也會覺得是足金的。”
雖然門店主要做打金生意,但邵老師展示的樣品材料全是金包銀,“我們不可能把黃金展示出來,讓客戶天天把玩,一盤手鐲大概是三四公斤黃金左右,這相當于幾百萬放在那里,不太合適。”
河南金包銀店店長Lucas則認為購買金包銀的顧客,是為了花更少的錢創造更多的情緒價值,純金只要不小心磕碰就會有磨損,這樣造成的損失很高,而金包銀雖然可能也會出現漏銀、磨損這些情況,但畢竟便宜。
筆者的母親曾經就因為騎自行車摔下來時,將價值8000多元的空心足金手鐲摔裂了,去店里詢問時,店員告知無法修復,只能重新換個款式,再加上手工費、折舊費,大概要損失3000元左右,很不劃算。
除此之外,根據Lucas的觀察,消費降級時代里,很多人會在急需用錢的時候將足金飾品賣掉,然后佩戴金包銀,“反正別人都知道你之前有真的了,現在戴假的也看不出來啊。”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我國黃金消費量290.492噸,同比下降5.96%。其中,黃金首飾134.531噸,同比下降26.85%。金價高企,限制了大眾的消費動機。
與之相對,從去年11月到今年,《央視財經》、新華社紛紛報道了金包銀銷售火爆的情況。曾經被質疑、吐槽的金包銀,作為“平替消費”的代表,正在走上主流舞臺,一批新銳金包銀商家亦因此抓住了商機。
邵老師早在2008年就創辦了“大愛金工”銀飾品牌,2021年又全面從銀飾轉型到了黃金這一賽道,創立“邵老師打金”店。
去年8月,邵老師開辟金包銀業務,通過小紅書、大眾點評、美團、抖音等社區平臺,來展示自家產品。
目前,金包銀占到公司營收的10%,規模在幾百萬左右。邵老師表示,“過去一年積累了大量客戶,未來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
圖注:邵老師店鋪
雖然和金子相關,但金包銀業務毛利并不高,僅有10%左右。
邵老師介紹,影響金包銀的定價相對簡單,主要受款式的復雜程度、含金量以及金價、銀價的波動。
打一款基礎首飾,手工費在每克20—30元左右,并不像和田玉一樣因為名家收藏等原因有較多的溢價空間。他坦言:“如果金包銀想要高利潤,只能坑蒙拐騙了。”
這一點Lucas也認同,在他經營的分店中,基礎款式的金包銀加工費是每克30元,假設店鋪每月收入30萬,利潤大概20%左右。顧客主要通過線下渠道加工、購買產品,顧客日常佩戴只需要一個手鐲、戒指或項鏈,客單價在2000—3000元。
Lucas算過線上來客轉化率,“假設每個月大概有1000多位顧客通過小紅書詢問,轉化率大概20%。”不過,618期間,小紅書等平臺在推流時也有限制,會將流量傾斜給其它產品。
自從金包銀火了以后,同樣陷入了內卷局面,Lucas直言:“我們的一款首飾加工費是30元,但別人可以將價格打到28元、29元左右,商家一方面卷工費,一方面卷包金的含量,我們家做的是厚包金,其它家可能包金少一些,但總價會跟我們一樣。”
對此,邵老師也坦言:“就像現在市場上賣得最好的飲品是蜜雪冰城和瑞幸,大家都在拼性價比。”
任何事物都存在“質疑、理解、成為”的過程,金包銀也不例外。
金包銀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鎏金工藝,將金與汞融合后,涂抹于銀胚上,等到汞受熱蒸發后,金層即可成功保留。然而,由于技術限制,這些產品的金層很薄,極易磨損,難以持久。
而當技術日益成熟后,又漸漸演變成了鍍金、包金,而鍍金同樣是較薄一層,包金的厚度則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調整。不過,當金包銀未被正名時,難免被視為“詐騙”的產物,而且常常被用來冒充黃金魚目混珠。如今被官方正名后,消費者才開始重新審視金包銀的定位。
從金包銀店掛著的“來料制作流程”可以看出,金包銀流程具體分為以下幾步:來料稱重、檢測純度、純度分類、熔料、復測純度、二次稱重、款式數據確認、飾品加工、半成品試戴、成品確認、檢測、稱重、結算。
邵老師的工作室有專門的金包銀儀器,顧客可以現場觀看全程,比如50克銀,包金2克,就可以借助機器完成,整個過程相對透明。如果顧客自己有銀胚的話,金包銀一天就可以加工完成,沒有銀胚,大概三到五天,速度很快。
圖注: 金包銀飾品打造工具
然而,當邵老師的員工使用光譜儀檢測含金量時,經常發現客戶帶來的很多金包銀產品存在虛標金重的情況,這也是普通消費者面臨的陷阱。
由于整個金包銀行業并沒有形成相應的品牌效應,消費者很難辨別。Lucas建議消費者選擇經營時間很長,并且有實體店,還可以給到回收承諾的商家。如果要線上購買的話,水可能很深。
此外,金包銀存在漏銀、磨損的現象也在所難免,邵老師和Lucas都表示自己賣出的產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會免費處理。
關于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否保值問題,Lucas坦言:“買首飾的最主要目的是開心,并不是為了避險、投資或者保值,金包銀回收面臨的價格差,是金銀分離的損耗以及手工費,一款2000多的手鐲,回收大概可以賣1300元,這就相當于花最少的錢獲得了最大的快樂,錢也發揮了最大的用處。”
邵老師則認為,“如果想要保值的話,那還是去買黃金吧,這就像是天然鉆和人工鉆的區別。”
從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邵老師和Lucas都對金包銀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Lucas認為,黃金目前仍在持續增長,國際局勢暫時難以穩定,這樣金包銀就會一直有市場。
邵老師則表示,“黃金市場價格的波動對金包銀是利好的,但金包銀未來還是要靠實力說話,這取決于自身的品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