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裝修行業"低價簽約、中途加價"成為潛規則的當下,緣環裝飾用"零增項"承諾撕開了行業迷霧。我們走訪了7個不同背景的家庭,他們的裝修賬單像刻度尺般丈量著企業的誠信底線。這些數字背后,藏著怎樣的服務邏輯?
一、預算表=結算單?三組對比數據
- 新婚夫婦的89㎡婚房
預算12.8萬→實際支出12.5萬(因瓷磚促銷降價)
"監理主動提醒我們更換促銷款,反而省了3000元"——業主林小姐展示的聊天記錄里,設計師連續發了5款替代瓷磚的實拍視頻。 - 二胎家庭的學區房改造
原定工期75天→實際68天完成
項目經理每日在群內更新進度表,暴雨天施工方案主動調整。 - 退休教師的適老化裝修
增項需求:0次
特殊需求:12處(包括浴室扶手預埋等)全部列入初版合同附件,老人兒子特意用紅筆在每處需求旁打了對勾。
二、藏在細節里的成本控制
- 材料清單的"雙色標注":業主王先生笑稱"像考試重點劃得明明白白"
- 變更流程圖:任何設計修改需經"業主簽字→成本核算→三方確認"三道關卡,避免隱性消費
- 水電點位包干制:區別于行業按米收費,采用"每間房X個點位"的打包計價,攝影師張女士家最終比鄰居同戶型少花4600元
三、7份賬單的共同發現
- 設計費占比穩定在6%-8%(行業平均10%-15%)
- 垃圾清運費等6項基礎服務全部包含在首期報價
- 最大金額差出現在全屋定制環節,因提前鎖定工廠活動價產生8%優惠
【結語】
當裝修變成一場與商家斗智斗勇的博弈時,這7本攤開的賬單或許給出了另一種可能。緣環裝飾的"零增項"不是營銷話術,而是把200多項可能產生費用的環節前置到陽光下的勇氣。正如業主李女士在結算單空白處寫的那行小字:"終于不用把計算器放在枕頭底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